安平|与幸福同行 发表于 7 天前

“稠坛杯”陈应榑先烈的事迹(二)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s-app.cnyw.net/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义乌,为何能在国内革命早期就出现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并发展大量党员?究其历史背景可归纳为以下原因:</p><p>一、思想启蒙早,马克思主义传播早</p><p>1920年春,陈望道从上海回到义乌,在分水塘村老宅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该译本成为建党前后传播最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义乌及周边地区播下革命火种。</p><p>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金华省立第七师范读书的吴溶沧(前洪人)联合进步学生,于5月中旬在武胜营(金华师范大操场)召开2000多人的声援大会。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并罢课一周,以示抗议。后来,他被学校开除学籍,便赴上海参加由一批进步青年组织的工读互助团。1921年11月17日,李大钊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ldquo;马克思学说研究会&rdquo;,吴溶沧为十九个发起者之一。</p><p>1926年夏,共产党员方元永受中共杭州地委派遣回义乌任教,成为当地首位专职革命者,随后赵平生、丁有容等党员陆续返乡,形成早期党组织核心。</p><p>1928年,冯雪峰首次归乡,以义乌县立初级中学国文教师身份为掩护,秘密担任中共义乌城区支部书记。他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讲授《狂人日记》等进步作品,将《共产党宣言》藏于教案,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撒革命火种;发展首批共青团员,建立义乌最早的共青团小组,推动农会运动。</p><p>二、深厚的民风与传统文化精神根基</p><p>义乌根植于千年文脉,形成了以忠(家国忠诚)、节(气节操守)、仁(仁爱之心)、孝(家庭伦理)、侠(扶弱济困)、信(商业诚信)为六维的传统道德体系。这一文化底色塑造了义乌人鲜明的价值判断与行为准则,为革命思想的传播与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精神土壤。</p><p>三、独特的地理与经济条件</p><p>其一,交通枢纽优势。义乌位于浙中盆地,是连接上海、杭州、江西、温州的商贸通道,这种区位优势不仅促进了商贸往来,也为革命思想与革命人员的流动提供了便利。</p><p>其二,突出的农民问题。义乌土地集中度高,地主与农民矛盾尖锐,为土地革命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前洪村、畈田朱等村庄因商贸繁荣但分配不公,成为早期革命策源地,农民对改变现状的诉求强烈,易于接受革命思想并参与革命活动。</p><p>四、国共合作及北伐运动的推动</p><p>一是国共合作契机。1926年12月,义乌县党部成立,7名执委中5名为共产党员(如赵平生、方元永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种合作为党组织的合法化发展提供了掩护,使革命活动能够在相对公开的环境下开展。</p><p>二是北伐军进驻影响。1927年初北伐军进入浙江,激发了义乌民众反帝反封建的高涨情绪。党组织借机发动群众运动,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营造了有利的群众氛围。</p><p>总之,义乌早期党组织的兴起,通过基层党建、经济斗争与武装抗争,不仅成为浙中革命核心区,更塑造了&ldquo;敢为天下先&rdquo;的地域精神,为改革开放后&ldquo;义乌奇迹&rdquo;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组织基础。</p><p>(未完待续)</p><p class="empty_paragraph">&nbsp;</p><p class="qf_image big noneditable" contenteditable="false"><img src="https://pics-app.cnyw.net/forum/20250813145106front2_0_1043032_Fs63tWbf0BytQ8Ke_hjXpIXHkLVa.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3BpY3MtYXBwLmNueXcubmV0L18yMDE5MDQyNTA5MTYwMF81Y2MxMGE1MDc5ZjY2LnBuZw==/dissolve/100/gravity/SouthEast" alt="" width="1470" height="827" data-qf-origin="forum/20250813145106front2_0_1043032_Fs63tWbf0BytQ8Ke_hjXpIXHkLVa.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3BpY3MtYXBwLmNueXcubmV0L18yMDE5MDQyNTA5MTYwMF81Y2MxMGE1MDc5ZjY2LnBuZw==/dissolve/100/gravity/SouthEast" /></p><p class="">作者简介</p><p>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革命故事讲述团成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p><p>&nbsp;</p>    <!----></div>            

成老师 发表于 7 天前

欣赏学习: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成老师 发表于 7 天前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成老师 发表于 7 天前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墨香醉 发表于 6 天前

义乌因思想启蒙早、文化根基深、地理经济独特及革命运动推动,早期党组织得以兴起。

信华 发表于 5 天前

欣赏佳作为精彩点赞

赤脚的柯德 发表于 昨天 13:50

http://pics-app.cnyw.net/static/gifts/11.png送出点赞x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稠坛杯”陈应榑先烈的事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