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坛杯”陈应榑先烈的事迹(八)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s-app.cnyw.net/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香山铁人传》中所说的“我的祖父陈应锁的亲兄弟陈土仁(又名‘土神’)”究竟是谁呢?</p><p>我向母亲、小娘舅等亲人了解相关情况。由于事件发生在九十五年前,他们都是1930年后出生的,且如今年纪较大,早年的记忆已十分模糊,只听说过有此人此事,但具体细节一概讲不清楚。</p><p>我大娘舅开始撰写相关内容时,年龄已达七十多岁。当时他不会使用电脑,手头也缺乏可查阅的资料,只能凭借记忆,花费了十多年时间,一点点完成写作。</p><p>如今,我拿到了2018年续修版《槐园陈氏总谱•寿房家谱》,该谱涵盖了1930年版《槐园陈氏总谱》寿房部分的复印资料。据查,《槐园陈氏总谱•寿房家谱》第204页记载:寿房欲百十七长子、行继百六十四陈允辉,生于1839年,生四子:应龙(1874年生)、应榑(1876年生)、应锁(1879年生)、应兰(1886年生)。其中,陈应龙是我大外太公(1930年前已去世),陈应锁是我亲外太公,陈应兰是我小外太公(1930年后还育有两子)。</p><p>由此可以明确,这里说的应该是二外太公陈应榑,土仁应该是他的通俗叫名或者化名。“应”是家族辈分排行,“榑”字有三种读音,组词有榑槐、榑桑、榑木、东榑等:①榑fú:〔~桑〕古同“扶桑”,是海外的大桑树,传说太阳从这里升起(古代神话传说),如“朝发~~,日入落棠。”②榑fù:古书上说的一种树。③榑bó:〔~栌〕枓栱。从相关资料及陈应榑的字枝春推测,“榑”的读音应为fù。</p><p>二外太公娶了何氏,其岳家是十四都井头徐太学生何进福的三女,由此可见二外太公和二外太婆的文化程度应该都不低。算起来,1930年二外太公英勇就义时55岁。</p><p>在此次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我童年时的模糊记忆也逐渐清晰起来。我曾见过二外太婆,她身体虽然赢弱,但气质就是与众不同,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股知书达礼的气质,待人和蔼可亲。每次我到于宅去串门(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不锁门),她总会拿出水果等零食招呼我吃。</p><p>关键是,我现在也想起来了,曾经听大人说起过她家有人英勇就义这件事。</p><p>《槐园陈氏总谱•寿房家谱》第204页记载:二外太公、二外太婆育有一子一女,儿子知美(殇);后来,二外太婆过继了应兰小叔子的二儿子知梅(1928年出生)来养老送终。</p><p>据1930年版《槐园陈氏总谱•续修总谱序》介绍,在1877年(光绪三年)曾动议修谱但未成功。那么,1930年这次修谱(至1930年农历十二月谱成)的起因是否与二外太公英勇就义这件事有关联呢?查1930年版《槐园陈氏总谱》,没有相关内容记载。但我推测不可能没有联系。因为2018年续修版《槐园陈氏总谱•寿房家谱》的顺利推进,是与我大娘舅的推动和他2017年去世有关。他生前一直在积极推动修谱工作,收藏1930年版《槐园陈氏总谱》那户人家也是他在将近90岁高龄时几经周转找到的。有了1930年版,才使得2018年的续修工作能够顺利完成。</p><p>对1930年这次修谱,在《香山铁人传•祖父母生平》中也有记载:祖父(注:即陈应锁)是绣湖陈氏祠堂事务的骨干(注:总谱里记作饮宾),是福、禄、寿三房中的寿堂房主要成员之一。1930年那次纂修宗谱,场面非常热闹。我当时六岁,随祖父同坐一抬轿子,从于宅被人抬进绣湖陈氏槐园祠堂,参与福、禄、寿三堂的家族修谱礼节。父亲则骑马进城参加。</p><p>接下来,我要理清几个关键概念。</p><p>革命:在本文情境中,革命是为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激烈变革行动,例如共产党人领导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斗争。</p><p>信仰:信仰是人们内心深处坚定的信念和追求,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支撑。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信仰,激励着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惜牺牲生命,陈应榑等先烈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便是生动例证。</p><p>英雄:英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做出杰出贡献和巨大牺牲的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能激励后人,成为社会的榜样和精神的象征。陈应榑等先烈就是这样的英雄,他们的英勇行为和坚定信念,为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激励着一代代义乌人继续奋斗。</p><p>陈应榑是革命烈士,那为什么过了这么久,他的相关事迹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彰显呢?我个人推测,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吧,家人缺乏申诉;另一方面,亲友也曾努力过,我大娘舅不但在自传里写相关事迹,也曾经书面向义乌县革委会、军管会反映,但由于当时政治运动不间断等原因,未能取得理想效果。</p><p>非常可惜的是,于宅已于几年前整体拆迁。不过,红色记忆的传承令人欣慰,现在义乌高度重视红色历史资源的发掘保护和遗址保护,前洪村党支部旧址、陈望道故居、冯雪峰故居、吴晗故居等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义乌革命历史陵园、吴店纪念陵园、抗日武装八大队、坚勇大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年均接待游客超数万人次。义乌新四军研究会积极开展活动并取得研究成果,义乌将“真理的味道”作为城市精神标识,把红色教育融入中小学教材,形成了代际传承机制。</p><p>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1930年版《槐园陈氏总谱》记载“知美(殇)”,这会不会是我大娘舅记忆有误,实际应为陈应榑儿子陈知美呢?这个“殇”字会不会是宗谱记载的伏笔,暗示着陈知美背后或许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呢?</p><p>当然,我今后将继续深入挖掘、研究有关这位烈士的事迹,让革命烈士的精神发扬光大。</p><p>(全文完)</p><p> </p><p class="qf_image big noneditable" contenteditable="false"><img src="https://pics-app.cnyw.net/forum/20250819003829front2_0_1043032_FtDEKf4uQrvzKILeJL3CgNH_Cbwn.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3BpY3MtYXBwLmNueXcubmV0L18yMDE5MDQyNTA5MTYwMF81Y2MxMGE1MDc5ZjY2LnBuZw==/dissolve/100/gravity/SouthEast" alt="" width="1383" height="778" data-qf-origin="forum/20250819003829front2_0_1043032_FtDEKf4uQrvzKILeJL3CgNH_Cbwn.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3BpY3MtYXBwLmNueXcubmV0L18yMDE5MDQyNTA5MTYwMF81Y2MxMGE1MDc5ZjY2LnBuZw==/dissolve/100/gravity/SouthEast" /></p><p>作者简介</p><p>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革命故事讲述团成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p><p> </p> <!----></div> 欣赏学习: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P:P:P:P:P http://pics-app.cnyw.net/static/gifts/11.png送出点赞x1 文章梳理陈应榑先烈事迹,考证严谨,情感真挚,凸显先烈精神与红色传承之重,引人感佩。 点赞,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