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断章取义吧
下一个晴天 发表于 2025-9-15 07:35
七八年前内三角学校就这样,宿管会把交过钱的孩子安排在一个寝室
这是病会传染得治
上海学校食堂 疯 病会传到义乌么??
悄无声息的“撤菜”风波
家住上海的王女士,有两个孩子在不同学校上学。
9月15日晚上,她像往常一样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
大宝说,午餐的虾仁炒蛋没吃到,老师在上饭前就提前收走了,说是有点问题。
二宝说,他们的餐盒里有那道菜,但老师三令五申,千万不要吃那盘虾仁。
王女士心里咯噔一下。
她立刻去翻家长群,发现不止她一家,普陀、徐汇好几个区的家长都在讨论这件事。
大家拼凑出的信息,让她后背发凉。
孩子们描述的细节出奇地一致:“那个虾仁闻起来臭臭的。”
老师们的处理方式也高度统一:要么直接倒掉,要么严厉禁止食用。
“隐身”的供应商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一家公司。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
翻开它的履历,简直可以用“战功赫赫”来形容。
就在上个月,2025年的8月,它拿下了大约70条中标记录。
这背后,是上海一所又一所中小学的食堂供应合同。
有媒体在2024年报道过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家公司,日供餐量高达50万份。
50万份是什么概念?
它意味着上海有几十万个孩子,每天中午吃着这家公司生产的饭菜。
这是一个庞大的餐饮帝国,它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牵动着几十万个家庭的神经。
就是这样一个巨头,在事发后,选择了“隐身”。
为了补偿,学校给孩子们发了面包或者饼干。
记者的电话打过去,永远是无人接听。
唯一能找到的,是该公司之前对媒体的一次表态。
当时有学校反映虾仁里有细沙。
公司轻描淡写地回应:不是所有批次都有问题,也不存在别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次是细沙,一次是臭味。
问题的性质,已经完全不同。
细沙可能是处理不当,但臭味,指向的只有一个可能——食材变质。
对于一家日供50万份的企业,食材供应链的管理,本该是生命线,是铁律。
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会被乘以50万,演变成一场巨大的灾难。
有人每天在 积累巨大的财富!!!财!
校园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也经不起一次“下不为例”。
生财有道 刀 倒
还没协和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