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塘村民还在等一个迟到的家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s-app.cnyw.net/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 风雨天,村民裹着薄被在野草屋的塑料布下缩了一夜,雨水混着眼泪,打湿了怀里老家的照片——那是2020年拆迁前,最后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家。 还记得2020年深秋,市、镇干部和村支书站在高台上说:“拆了老房,后年咱都住亮堂新房!”220栋垂直房、4栋高层的蓝图,让370多户人动了心,95%的签约率,三个月就推平了世代。搬家时,老一辈把传家的木匾额裹了又裹:“新房盖好,第一时间挂堂屋。” 可这一等,就是五年。2021年,油菜花谢了又开,工地只剩建筑垃圾;2022年春节,我们在出租屋的水泥地上吃团圆饭,电视里邻村正欢欢喜喜回迁;后来,临时板房住满了,有人只能在田间搭棚,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夜里老鼠在梁上跑。 更难的是建房款。老房补偿每平才几百块,投标选位几下就抵扣完。村里说必须统一代建,一栋要180万,自己建顶多90万。家家户户算账,打工的钱、借的钱凑一起,还差几十万,这道坎,把“回家”的路堵死了。 这五年,我们总往废墟跑。老人拄着拐杖念叨“要是没拆就好了”;中年人背着铺盖去外地打工,一年回不来一次;孩子指着荒土问“家什么时候好”,没人能答。去年镇里说“在商讨复工”,可现在工地还是静悄悄的,风过断墙的声音,像极了夜里的叹息。 农村庄稼人不怕吃苦,怕的是等不到头,怕的是凑不齐钱就没了家。只盼着哪天能听到开工的鞭炮声,把传家的匾额挂进新房,让孩子在自己的院子里追逐嬉戏,让漂泊的灵魂,早点回后塘的根。</p> <!----></div> 等到猴年马月去 就是没人管 本帖最后由 小稠 于 2025-9-25 20:52 编辑这就是作风 哦噢 真的是无语! 主要是村领导无能 还没轮到中 唉, 永远跟党走:lol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