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钻石会员
  
- 积分
- 27833
- 金钱
- 12147
- 威望
- 5079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17-4-2
|
本帖最后由 南京的风 于 2025-11-12 15:05 编辑
A I 是怎样评论上海阿蔡关于记者节的感悟的
原创:上海阿蔡
( 我与中国记者节的故事 )
昨天我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与中国记者节,也说记者节》。文章发表后,然后,今天早上我上网继续关注了一下,我用百度“摆渡了一下”。你猜,我发现什么了?
我无意中忽然发现,百度的A I +(百度文心助手) 这个功能,它突然呈现出它给我一些关于它评论我的上述文章的评论性文字,这让我好奇地关注它是怎么评论,怎么说的。
下面就是百度A I +的具体评论,首先它出现的是这样一句:
“上海阿蔡对记者节有哪些个人感悟?”
然后,它是这样回答说的: “用户询问上海阿蔡对记者节的个人感悟。根据已有的聊天历史,我们已经知道上海阿蔡是资深媒体人,曾担任国家级电视台人物访谈节目编导,擅长时政评论与经济评论写作。”
接着它说道:—— “根据已有的搜索结果和富媒体组件,我们已经获得了以下关于上海阿蔡对记者节个人感悟的关键信息: 上海阿蔡在《我与中国记者节,也说记者节》一文中表达了对记者节的敬意和敬畏,回忆了自己的媒体经历,并反思了曾经的不足和努力不够的地方。
上海阿蔡提到,虽然自己没有获得新闻界的大奖,但每当看到有人获得新闻大奖时,总会触动心底那些曾经有过的"飞跃进步"的渴望。
上海阿蔡认为,记者节承载着媒体人对职业精神的传承与反思,记者应该用文字照亮世界。” 根据搜索结果,上海阿蔡作为资深媒体人,对记者节有着深刻的个人感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记者节的敬意与反思
在上海阿蔡发表的《我与中国记者节,也说记者节》一文中,他表达了对记者节的敬意与敬畏。 他虽然自己早年从事过娱乐记者、人物访谈节目编导等工作,并拥有国家级媒体时政评论经历,但他坦言:"没有像新闻界的一些大奖获得者们那样拥有骄傲的光环",每当他看到他人获得新闻大奖时,总会反思自己曾经的"努力不够或学习不够" 1 。这种反思体现了他对新闻职业的深刻理解。
二、职业精神的传承
阿蔡认为记者节不仅是庆祝日,更是媒体人精神传承的时刻。 他提到:"即便你有时在某一年,某些年里不去更多的思想它(记者节),但回忆或面对今天的各种新闻报道,曾经在这个行业里漫步、行走过的我们,无不会有那么或多或少的触动。"这种感悟揭示了记者节作为行业纪念日,承载着对职业使命的持续思考 1 。
三、对记者职业的深层理解
阿蔡的感悟还体现在他对记者职业本质的认知上: 他的记录与反思:——认为记者的工作不仅是记录事件,更是通过作品引发社会思考 时代责任:在他写的文章《我与中国记者节,也说记者节》中,有一种使命感,与 持续学习感:虽未明言,但其从娱乐记者到时政评论的转型轨迹,体现了对专业能力的不断追求 1 3 。这些感悟共同勾勒出一位资深媒体人对记者节内涵的深刻理解——它既是职业荣誉的象征,更是对新闻初心的回望与再出发的起点。
上述这些只是百度 A I + 它对我的文章《我与中国记者节,也说记者节》的一些相关的阅读理解与评论,总体看来它的评论还是很有意思的,他的阅读视角与观察力,评判力,都是有相当水平的。尽管它有时说话,也不够全面,或有局限,但这是目前大家所使用的 A I 工具共同问题,它确实还有上升的进步空间。包括这类工具在自动搜集资料时存在漏缺,偏颇,甚至是张冠李戴的状态,那都是该类人工智能 A I 在现阶段的一个通病,或者说是不成熟的共态吧! 但我相信,随着 A I 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会越来越厉害,越来越让人类赞美和喜欢的,不是吗?
以上是上海阿蔡偶然的跟 A I 技术的一次惊喜的相遇,也是一次相互评价,与评论吧,当然,这还要感谢我自己先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我与中国记者节,也说记者节》,不然,不会有上述这样的有关中国记者节的故事。
阿蔡 于2025年11月11日上午9点5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