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沙 发表于 2025-9-24 10:04:10

洋油灯(街檐下之五十九)

本帖最后由 沉沙 于 2025-9-24 10:45 编辑

洋油灯(街檐下之五十九)

            李邦林

  没电的年月,夜间时光如何消熬?
  童年时对过往生活有点记忆了,看着母亲在蒙蒙的夜色里点上了油灯,开始忙于一个家庭妇女的夜作。那是一架陶瓷材质的灯台,上方摆放着一只铁质的灯盏,里面倒进半盏灯油。这灯油是用本地山坡上江滩里一种叫做乌桕籽压榨下来的植物油,浸进了吸湿性很强的灯草。平时为了省油,通常只放一根灯草点上,一颗如豆的火苗苗,晃动在老式家舍的空间里,发出昏暗的光亮。我们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见过这样的灯台,甚至还有比这更简单的细竹拼凑的那种。辛劳的母亲用少有变化的粗茶淡饭填实了一家人肚子,点上油灯还要投喂栏舍里那一群叫得急的猪羊鸡狗。一切都收拾停当后,孩子们在床上打滚撒野,母亲已经在灯下缝补一家人的衣裤鞋袜了。看着母亲专注地穿针引线,光线太暗,她很困难将棉线穿过细小的针孔,有几次让她不得不又往灯盏上加添了一根灯草,以提高亮度,平民百姓过日子都是从节俭的指缝里一点一滴开始的。妈说,能点上榛油灯算是不错了,以前外公手里家家户户点的都是“松明”,是那种凝结了松香的松木条,不小心引燃了茅草铺的草帘子那祸就闯大了。
  乡里人点了多年的植物油,突然有一天“洋油”来了,让大家大开眼界。据说最早出现的“洋油灯”,也叫美孚灯。是人家漂洋过海从大老远的地方运过来的,玻璃的灯体,中间细腰部位有个并不复杂的机关暗门,旋动机关可以方便地调节火苗的大小。大胡子做生意真的有两下子,在大街上把透亮的美孚灯装满洋油免费分发给路人,他们拿回家后新奇地点亮,呵,“一粒谷,弹满屋”,寒舍亮堂,全家欢畅。灯油耗尽,有灯就要用油,洋油的销路就这样推开了。
  这种美孚灯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庄户人家的洋油灯通常是那种用废弃的玻璃瓶如墨水瓶、药水瓶……,经过敲铁皮的匠人简单地焊拼和改装,有了“灯”的基本元素以后,穿过一截棉纱头,灌上定量供应的煤油(洋油),这就是洋油灯。它不是精密的化学仪器,却是老百姓必备的日常用品。
  村里的松良伯是机械厂精简回乡的,人有点小聪明,加之在厂里与洋铁皮打过几天交道,他老婆又特别会生,一碰就步枪走火,拖儿带女一大串,家里吃口重,没办法,他打上了洋油灯的主意。从厂里讨来一些边角料,他的堂弟是公社完小的教导主任,通过他的关系搜罗了全校所有大小不一的墨水瓶。这些都是洋油灯最基本的配件。
  没有复杂的工艺,不用宽畅的场地,凭他那两斧头三脚猫功夫,一支电烙铁,一柄小铁锤,很快就做出了一批洋油灯。镇上农历逢单集市,在老街的屋檐下放块木板摆上他的产品卖起了他的洋油灯。一盏洋油灯一二角钱,也可用两只鸡蛋换取一盏,四邻八村的人很快就知道这个做洋油灯卖的男人,他做的灯灵巧、省油、好使。灯卖掉多的那个市日,他会兴冲冲地提着一刀肥肉回家,那个晚餐,一家子大少围着一张破桌子,在他自己做的洋油灯下吃了个欢天喜地。
  那些手臂上套着个红袖章打击投机倒把的市管人员,走到他摊前,也只往他的脸上斜着白了一眼,没有对他动粗。只是告诉他在做产品宣传时不能说“洋油灯”,要斗私批修,不能崇洋媚外,应叫“煤油灯”。松良伯说是的是的,我疏忽了,我改。边说边掏出“雄狮”香烟,给在场的每个人发了一根,点上火,甩了把汗说今天天气真热!
  这堆用墨水瓶做的洋油灯,撼动不了社会主义的墙脚,市管人员也就轻描淡写地走开了,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松良伯不经意间做了个难看的怪脸。
  几年后,村村都通电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神话变成实实在在的体验。用惯洋油灯的人再也不要拿着一本购货证去供销社买洋油了。夜里,开关一拉,嗨,真神,满屋贼亮。
  田鸡总不能在同一个田缺里蹲守,松良伯改行了,他在下街租了间房子,生了个炭炉,胖老婆搭伴给他当下手,他们卖起了油煎粿。





成老师 发表于 2025-9-24 12:33:32

欣赏李老师乡土文学佳佳作超赞: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成老师 发表于 2025-9-24 12:34:53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成老师 发表于 2025-9-24 12:40:18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成老师 发表于 2025-9-24 12:40:41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墨香醉 发表于 2025-9-24 16:40:22

李老师这篇文章以洋油灯为线,串起生活细节与时代变迁,笔触质朴含温,藏着烟火气与一代人的记忆。

飞花迷蝶 发表于 2025-9-24 19:46:04

我的儿童时期就是洋油灯下度过的

文明义鸟 发表于 2025-9-24 20:05:40

洋油灯下度童年

文明义鸟 发表于 2025-9-24 20:06:05

欣赏学习老师佳作,点赞!

义乌辽鹤 发表于 2025-9-25 22:50:36

学习点赞李老师佳作!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洋油灯(街檐下之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