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塞拉利昂的外商正在仔细地挑选假发

经营户李谦赞展示当季热销的假发款式

各式各样的假发吸引了外商的目光

造型特别的假发套“全球每10顶假发中,有8顶来自中国。”据跨境电商中国出口数据,全球范围内平均每2秒就有一顶假发被买走。而据中国发博会资料,2025年,全球假发市场规模预计达77.6亿美元(约560亿人民币),2037年将突破207.5亿美元(近15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8.4%。 一根纤细的头发,虽不起眼,却如同杠杆一般,撬动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国际市场。 义乌假发产业起步于2006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义乌小商品出口的重要品类之一。假发相关商户有近百家,主要分布于国际商贸城一区、三区和五区。当前,假发产业作为“颜值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悄然崛起。 义乌市场助力假发产品扬帆出海 一顶假发,如何扬帆出海?其背后必然少不了义乌市场的推动。在非洲,无论男女都酷爱戴假发,假发甚至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刚需。而他们头上的这顶假发,很有可能产自河南许昌,来自义乌。 河南许昌,是全国最大的人发原材料集散地和传统假发生产基地,超过3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而义乌,则凭借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成为假发产品“出海”的重要枢纽。 8月9日,塞拉利昂客商凯莉来到国际商贸城五区,直奔假发区块。她在多家店里不断穿梭,挑选心仪的假发试戴。她告诉记者,这不是她第一次来义乌采购,这里的假发款式多样、价格实惠,在非洲市场很受欢迎,这回准备再采购一批假发,带回非洲销售。 凯莉走进位于国际商贸城五区的许昌昌龙化纤有限公司店铺,选择了一顶黑色卷发头套试戴,她对着镜子左右摆动头部,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连连称赞。经营户蔡洁表示,非洲市场是其公司目前出口量最大的市场,除此以外,中东、南美等市场的份额也在不断增长。 “我们的产品一直都在许昌工厂生产,大部分经由义乌市场出口。”蔡洁原本在许昌经营假发生意,10多年前,为了拓展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她决心将业务延伸至义乌。“在义乌能接触到更多的国外客户,也更容易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在义乌,有不少像蔡洁这样的假发经营户,他们依托义乌市场强大的物流体系和国际贸易网络,通过“世界超市”的窗口将假发卖到全世界。 在蔡洁的店里,大辫子、灯笼辫、配件马尾等假发产品琳琅满目,满足客户对于“头”等大事的个性化需求。“光是大辫子我们就设计了近200种颜色,这是经久不衰的畅销款,日均产量达5万条。”她口中的大辫子,能让客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做不同造型。这类产品占据了其公司出口的半壁江山,“有哥伦比亚的客户每个月都要订2个货柜。” 从“遮秃神器”到“变美利器” 在国际商贸城五区,记者走进义乌天赞假发有限公司店铺,经营户李谦赞正在收拾打包一批即将发往欧洲的假发产品。就在刚刚,几位来自南美的客户一眼相中了他店里的假发款式,一口气下单了近2万顶假发,让李谦赞欣喜不已。 在这120平方米的店铺里,假发产品摆满了展架的各个角落,既有遮秃的实用型款式,也有时尚的装饰型款式。30多年前,李谦赞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看准了假发市场的潜力,开始从事假发生意。从零售到批发,从店面到工厂,他一步步将生意做大做强,在国际商贸城一区经营着2个店面。由于客户不断增加,几年前他又在国际商贸城五区开了新店。 曾经,假发大多用于满足中老年脱发人群的需求。而现在,由于人们工作压力增大、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等原因,脱发人群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与此同时,假发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它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在购物平台上,遮秃、遮白发、遮发际线等假发产品的销量正在持续上升。 李谦赞拿出几款遮秃假发,亲自上头展示效果。真人发丝制成的假发头套自然贴合头皮,戴上后几乎看不出痕迹,让人显得年轻精神不少。发片、发帘等细分产品同样效果逼真,李谦赞为记者挑选了一款同发色的刘海发片,通过底部自带的小发卡固定在头顶,佩戴好后颜色自然过渡,不仔细看几乎难以察觉,而且佩戴起来非常舒适,头顶显得更为蓬松饱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社交媒体、直播带货等新兴营销方式的推动下,假发已从传统的“遮秃神器”演变为“变美利器”,满足了消费者追求个性化表达的需求。此外,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假发市场的增长。“很多人买假发就像买衣服一样,每天根据不同的穿搭风格来精心搭配不同的假发。”蔡洁告诉记者,如今的假发产品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配饰,满足人们对美的不同定义。 “00后”贺鑫是最近开始尝试戴假发的。“除了挂耳染、假马尾,我还尝试了蓝色长发,以及女明星同款发型,戴上后像是变了一个人。”对贺鑫而言,假发已经成了她的时尚配饰之一,想换就换,既不用让自己原本的头发受到损伤,还能实现多变的造型,每次尝试都能带来新奇的体验。 对国外客户而言,不同地区的客户对假发有不同的偏爱。非洲客户的头发多卷曲坚硬,紧贴头皮,难以梳理成型,因此他们更偏爱蓬松卷发或大辫子,欧美客户则对品质有更高要求,偏爱中高端真人发假发,款式上更贴近日常发型设计。 “颜值经济”不断升级 假发产业借势崛起 随着“颜值经济”的不断升级,假发这一时尚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发展。在浙江省发制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叶水禄看来,目前协会内有200多家会员单位,彼此常常相互分享资源,“光是自己圈子里的生意都做不完。”假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关键在于如何创新。 过去,假发大多被赋予用于遮丑的刻板印象。随着人们追求自由,大胆展示,“假发羞耻”早已成为过去式,假发转而成为人们彰显自信与活力,表达个性的时尚单品。从简单的发套、假发片,到精致的挑染发片、氛围感刘海、发圈丸子头,美的概念在不断变换,假发产品也在随之更新,许多消费者购买假发,仅仅是出于“好看”而已。 二次元、剧本杀、派对、球场……如今,假发的应用场景也趋于多元化。在叶水禄的公司,这几类假发产品的订单已经实现翻番增长。“现在年轻人爱玩剧本杀,都追求沉浸式体验,要做角色扮演才能更好地投入进去。”叶水禄补充说,最近就有横店的客户来定制假发头套,为了提升消费者体验,这类假发通常走高端化路线。而像球迷假发,则考虑到多为一次性使用,通常以量大价优的方式销售。“印度的节日氛围浓厚,我有一个印度客人,每年都来采购,一笔订单就是20多万顶假发。” 最近,李谦赞还在考虑新的销售方式。他表示,制作假发通常需要花费较高的人力成本,而非洲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接下来他准备向熟识的老客户销售假发原材料和设备,让他们能在自己的国家生产销售。 他的店里摆放着一张工作台,每天一有时间他就自己动手包装假发。裁剪、梳顺、捆扎、称重、装袋,一套流程下来,假发就完成了从原材料到简单成品的转变,供消费者自由创作发型。“走进店里的客户看到我在包装假发,都很感兴趣。我向他们分享了我的规划,目前已有五六人表示愿意合作。”李谦赞笑着表示。 采访札记:一根头发 串联全球生意 再不起眼的产品,义乌商户也能做成全球生意。一根发丝,义乌商户既能将它编织成遮白遮秃的功能性产品,也能将它变换为时尚、前沿、百变的潮流符号,成为非洲消费者的生活刚需、欧美消费者的时尚单品。叶水禄告诉记者,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假发行业的商户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前,日本、韩国可能被认为是时尚前沿,我相信,未来义乌的假发也会成为全球假发潮流的引领者。” 头发丝里做“道场”,再小的产品,也能因创新而焕发光彩。再不起眼的生意,在义乌商户的手中也能走向世界。从一根发丝到全球市场,义乌假发产业的发展正是对“小商品”闯出“大市场”的生动诠释。(来源:义乌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