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年两次脑出血,男子疼痛缠身难入眠!中心医院专家“组合拳”治疗重燃希望
49岁的刘大哥(化名)五年内经历两次脑出血,不仅留下左侧肢体慢性疼痛,还因右侧偏瘫、上肢挛缩陷入“新痛+旧痛”的双重折磨。在义乌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与康复医学科双团队协作治疗下,他的疼痛显著缓解,睡眠质量和肢体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康复之路迎来新曙光。
五年前,刘大哥第一次脑出血后,左脚便持续疼痛、麻木、发凉,行走时症状加重,长期忍受着不适。一年前,再次脑出血让他的身体状况雪上加霜,整个右侧肢体偏瘫,下肢感觉减退,上肢肌力为0、肌张力增高、挛缩僵硬,面部表情无法调节,语言功能几乎丧失。
尽管妻子一直在家中陪伴他进行康复训练,但效果有限,病痛的折磨让刘大哥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两周前,刘大哥的右大腿内侧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新痛叠加旧痛,让他夜不能寐,影响睡眠的同时,也让他的情绪陷入低谷。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妻子带着他慕名来到义乌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找到了疼痛科主任周阳。
周阳详细了解了刘大哥的病史和症状后,发现其疼痛根源复杂,长期肢体痉挛导致右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股神经等多处周围神经被肌肉或筋膜卡压;偏瘫侧肌肉长期紧张,局部组织高压进一步加重疼痛;久而久之的慢性疼痛使神经系统对痛觉的敏感性异常升高。
针对上述问题,周阳邀请康复医学科团队进行会诊,制定了阶梯化治疗方案:先微创介入手术松解+辅助治疗解决疼痛和肌肉紧张的情况,再进行下一步全方位的康复训练。
疼痛主要源于神经损伤和肌肉痉挛。周阳为刘大哥实施了右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周围神经嵌压松解术,缓解神经压迫、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张力,并结合脉冲射频术调节神经异常放电,从源头阻断疼痛信号传递。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刘大哥的右上肢肌肉痉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可以正常垂放在身侧。
日常,周阳还为刘大哥安排了小针刀松解、舒筋活络、止痛及消除组织高压等综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理,刘大哥的疼痛症状显著缓解,睡眠质量大幅提升,右侧肢体的活动也比以前更加灵活。
“笑一下!”病房内,刘大哥配合地听着妻子的话,调动着脸部尚不太灵活的肌肉笑了起来。
“现在他能睡个好觉了,右手也能稍微动一动,讲话比之前清楚多了,我们看到了希望!”一路康复之路走来,刘大哥的妻子深知其中的艰辛,看着丈夫一点点好起来,她十分欣慰。
目前,康复医学科团队针对刘大哥的肢体功能障碍进行了详细评估,并为他设计了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和言语康复等。
尽管脑出血后遗症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医护团队、家人及患者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刘大哥的病情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治疗的深入和康复训练的持续推进,他的肢体功能有望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也将逐步提高。
周阳表示,脑出血后遗留的慢性疼痛和痉挛问题十分常见,对于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疼痛管理,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微创技术结合康复医学的协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在此,他也提醒广大市民,脑出血后的康复治疗不容忽视,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功能障碍,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