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义乌县党组织重大损失的叛徒姚鹤亭(又名姚鹤庭),原为建德中心县委负责人兼农军暴动总指挥,1930年初在建德领导暴动失败后被捕,随即叛变投靠国民党当局。因其曾多次往返义乌指导工作,对前洪村党组织架构、活动规律及吴溶品等领导人行踪极为熟悉,成为此次突袭的关键内应。
一、情报泄露与行动部署
叛徒姚鹤亭向国民党浙江省防军提供详细情报,包括前洪村作为义乌县委驻地、吴溶品等人常驻联络站(吴溶泗杂货店)等信息。
1930年7月,省防军一排及驻县保安队受命突袭前洪村,行动时间选在凌晨天未亮时,意图打乱党组织应对部署。
二、事件经过与抓捕细节
1、包围村庄:国民党军队从村口至村尾形成环形封锁,挨家挨户搜查,重点针对吴溶泗的杂货店(县委联络站)及吴溶品可能藏身的场所。
2、激烈对抗:部分村民试图阻拦,但遭枪击驱散。村内党员吴溶玑(吴溶品堂弟)在混乱中将联络站墙洞内的党员名单转移至村外水井中,避免了党组织核心信息泄露。
3、被捕人员名单,根据史料记载,此次事件中被捕有十余人,包括:
吴溶泗:县委委员、杂货店联络站负责人
其他党员及积极分子:具体姓名未详载,但涉及前洪村及邻近村庄的地下工作者
村民:因知情或协助革命被牵连者。
三、狱中斗争与牺牲情况
1、酷刑与审讯:吴溶泗等中共党员被捕后,国民党当局使用老虎凳、竹签钉指等酷刑逼供,但其始终未透露党组织信息。据村民回忆,吴溶泗在狱中高呼“要杀就杀,共产党人绝不下跪”,最终因伤势过重牺牲。
2、陈应榑等党员(注:牺牲烈士名单未详)先遭酷刑摧残,后被残酷杀害,还被斩首示众。
3、少数被捕人员经党组织营救于1933年后陆续获释。
4、其他被捕者中,有人因无法承受刑罚而叛变,但未提供有效情报。
四、吴溶品在后续被捕
吴溶品因外出执行任务,未在此次事件中被捕,但其行踪仍被叛徒泄露。
1930年10月初,吴溶品从金华返回义乌,途经东河村时,遭伏击被捕,面对酷刑坚贞不屈,同年10月14日英勇就义。
五、事件影响与后续应对
1、义乌县委因叛徒姚鹤亭的出卖几乎瘫痪,仅存少数党员转入隐蔽斗争。
2、党组织重建。事件后,幸存的党员吴洵浪、吴溶均等迅速重组地下网络,将联络站转移至村外山林,并启用新密码传递情报,确保革命火种不灭。
3、群众动员与抵抗。前洪村民通过“三不政策”(不告密、不屈服、不合作)对抗清剿,同时配合浙南红军开展游击袭扰。1931年,村民吴溶均率10余人奇袭县警察局,缴获枪支20余支,极大鼓舞了士气。
六、历史记忆留存
2018年,前洪村老年协会成员通过走访幸存者后代、查阅狱中档案,整理出《前洪村1930年大搜捕幸存者口述史》,详细记录了事件经过及部分被捕者家属的后续遭遇。
七、争议与待考细节
被捕者具体名单因当时白色恐怖环境下档案缺失,除吴溶泗、吴溶品外,其余被捕者姓名多口耳相传,经查现《义乌县志·人物志》中没有完整资料收录,不知金华市级或浙江省级单位是否有相关监狱旧档资料存录可查?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革命故事讲述团成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