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农村姐弟家庭里,“重男轻女” 的影子从未真正消失,只是换了更隐蔽的方式。姐姐从小就要学着让着弟弟:好吃的先给弟弟留,新衣服先给弟弟买,弟弟闯了祸要姐姐背锅,弟弟想要的玩具要用姐姐的零花钱买。长大一点,家务成了姐姐的 “专属责任”,弟弟可以心安理得地坐在沙发上玩手机,姐姐却要洗衣做饭、喂猪喂鸡,稍有抱怨就会被说 “女孩子家就该勤快些,将来才能嫁个好人家”。
教育上的倾斜更让人心疼。同样是升学,弟弟考砸了父母会说 “再复读一年,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姐姐哪怕考上重点高中,也可能被一句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不如早点挣钱帮衬家里” 挡在校园外。她们被迫把升学的机会、发展的可能让给弟弟,自己则早早扛起生活的重担,在流水线上、在农田里消耗着青春。
更无奈的是,这种 “牺牲” 常常被包装成 “亲情” 和 “责任”。父母会说 “你是姐姐,就该多照顾弟弟”,亲戚会劝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弟弟过得好你脸上也有光”。可谁来问一句,姐姐的梦想是什么?姐姐想过自己的人生吗?
不是所有农村姐弟家庭都这样,但这样的现象从未绝迹。那些在家庭里默默退让、牺牲的女生,她们的委屈和不甘,藏在每一次被迫妥协的眼泪里,藏在每一次看着弟弟被偏爱时的沉默里。希望有一天,“生男生女都一样” 不再只是口号,每个女孩都能被公平对待,都有机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大家身边有这样的情况吗?这样的悲哀该如何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