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家附近那家开了五年的书店,发现卷闸门半掩着,里面昏昏暗暗的。记得以前每次来,这里都亮着暖黄的灯,书架上的书码得整整齐齐,角落里还有供人歇脚的小沙发。可现在,连门口的营业时间牌都蒙了层灰,旁边用马克笔歪歪扭扭写着 “近期偶尔营业,勿跑空”。
老板娘正蹲在地上整理积灰的书,见我探头,无奈地笑了笑:“现在实在撑不住啦,房租涨了不说,来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以前周末能卖几十本书,现在一天能开一单就不错,总开门也是白交电费。” 她指了指角落里堆着的纸箱,“好多书都按斤称着处理了,不然堆着也是占地方。”
环顾四周,曾经摆满新书的货架空了大半,剩下的书封面都有些褪色。以前总爱在这里淘散文诗集,老板娘会细心地在书里夹上小书签;现在想找本最新的畅销书,翻了半天也没见着影子。想起以前放学后,这里总挤满了背着书包的学生,大家席地而坐看书的场景,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都说实体书店是城市的精神角落,可如今它们正在一个个消失。电子书、线上书店抢走了太多客源,高昂的房租和运营成本压得店主喘不过气。我们总怀念纸质书的墨香,怀念在书店里偶遇好书的惊喜,可真到掏钱支持的时候,又总习惯性打开手机比价下单。
看着老板娘落寞的背影,突然觉得很心酸。那些曾陪伴我们度过无数闲暇时光的实体书店,正在一点点淡出生活。不知道下次路过时,它会不会彻底关上那扇门。实体书店的难,从来都不是某一家店的困境,而是整个时代变迁里,纸质阅读逐渐被边缘化的缩影。
你们常去的实体书店,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