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别人拎着羽毛球拍去球场,总觉得这运动性价比超高 —— 一副拍子、几个球就能玩一下午,能花多少钱?直到自己跟风入坑,才发现太天真了,这简直是个 “隐形吞金窟”!
刚开始随便买了副百元内的成品拍,以为能用到天荒地老。结果跟球友打了几次,人家轻轻一扣球就出界,我使出浑身力气球还飞不远,才知道拍子分进攻拍、防守拍、平衡拍,新手拍和专业拍的差距比我想象的大得多。咬咬牙换了支千元级的入门拍,握感是舒服了,钱包却先空了一半。
还没等缓过神,装备清单又开始无限拉长:专业羽毛球鞋必须安排,不然在塑胶场上急停急转能崴脚;吸汗带每周换一次,羽毛球线打几次就松得重新拉;连运动毛巾都得选速干款,普通毛巾擦汗能闷出痱子。更别说羽毛球了,刚开始买十几块钱一桶的训练球,结果打两次就毛秃了,后来才知道耐打款、比赛款价差能差出好几倍。
场地费更是一笔固定开销。小区免费球场抢不到位置,室内场馆一小时几十块,每周打三次,一个月下来比奶茶钱还多。偶尔跟球友约着报个基础班,请教练纠正动作,一节课的费用够买两桶好球了。
现在每次打开购物车,全是羽毛球相关的装备:护腕、运动袜、拍包、捡球器…… 当初那句 “羽毛球花不了几个钱” 的大话,如今成了球友圈的笑料。看着银行卡余额,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 “羽毛球是中产运动”—— 这哪是锻炼身体,分明是在为爱好氪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