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禅心润稠州——王文胜老师做客“禅韵义乌”解码传统书法之美

九月的秋阳斜照在钓鱼矶讲堂青瓦飞檐上,讲堂内唯有一缕墨香萦绕。2025年9月14日)下午2时,浙江省义乌市钓鱼矶讲堂内墨香与禅意交织,“禅韵义乌”系列讲座第七讲《传统书法欣赏》如期开讲。中书协会员、义乌书协副主席王文胜老师,以38载书法耕耘的深厚积淀,为听众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书法美学的大门。

“一根线条里藏着书写者的呼吸,一个汉字如建筑般平衡险绝,一幅作品似音乐般有节奏余韵。”王文胜老师以“笔法之秘”“结构之美”“章法之韵”三个核心维度,抛出书法艺术的“密码”。他结合自身学书经历,将书法学习的脉络娓娓道来,让听众直观感受书法风格的演变与传承。

在解析书法与禅道的关联时,王文胜老师特别聚焦义乌本土文化。他展示古代义乌书家作品,细述禅意如何融入笔墨,从撇捺间的留白、线条中的舒缓,解读禅道元素对书法艺术的深刻影响。“义乌的书法底蕴,藏在历代书家的笔墨里,更藏在禅韵与文脉的交融中。”他以全浙书法大展、西泠印社手卷展入选作品及个人书法展的创作经历为例,生动诠释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让听众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读懂义乌文化的深厚根基。

两个小时的讲座中,王文胜老师以历史为线、人物为珠,将名家书风、义乌书史与禅意美学串联,原本抽象的书法理论,在他的解读下变得鲜活可感。听众们时而凝神细听,时而颔首共鸣,在墨韵禅心的浸润中,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书法的线条、结构与章法,更触摸到了义乌文化中那份独特的人文温度。

主讲人王文胜老师的艺术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活的书法史。初学颜真卿的雄浑大气,后研习魏碑的刚健、汉隶的古朴、晋书的飘逸,最终在二王笔法中找到心灵归宿。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进一步涉足篆刻与刻字艺术,让书法在三维空间中延续生命。
他的作品入选全浙书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届手卷展等重要展览,2018年的个人书法展更全面展示了他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艺术追求。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义乌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王文胜始终坚信:“传统不是用来重复的,而是需要通过当代人的理解与体验重新激活。”
文字丨邹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