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塘工业区应列入工业保护规划,并鼓励“ 自主增容”。理由:一、荷叶塘工业区是义乌最迟的园区,1300亩,200万平方米厂房,房龄才15~18年,甚至不足十年,正值青春年华,框架结构,为功能最佳期,应该保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契合党中央政策和土地出让50年的“法制精神”。否则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巨大的环境污染。二、落户荷叶塘工业区2855家企业,看似规模不大,却吸纳了大量就业,并繁荣区域经济和带动周边村居致富。荷叶塘工业区优秀本土企业众多,更突出的是外来精英云集,由大量草根阶层创业,自然形成壮大的“微型总部经济”,实力已远超“规上标准”,年产值超亿的隐形企业比比皆是。他们以荷叶塘工业区为龙头,研发、接客、订单、打样、釆购原材料,其身后的生产线,更是带动了落后地区数十万个家庭就业,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义乌有个荷叶塘工业区,外面还有十几个,几十个,更多个“荷叶塘工业区”的影子。荷叶塘工业区是不可取代的货真价实的“总部龙头”,与此同时,”中国义乌”、“义乌担当”、“先富带后富”、“以小搏大”的精髓理念,在这片热土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人民日报、新华社曾多次深入调查,并进行大篇幅报道。三、小微工业是义乌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无数历史实践不断证明:“义乌的成功靠“小”!发展靠“小”!未来仍然靠“小”!“小”是义乌最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珠三角地区许多城市工业区“腾笼换鸟”,笼空了鸟没了。后悔莫及,前车之鉴啊!四、荷叶塘工业区地处环城北路,城郊结合处,偏离市中心。‘姓工’,基本上没有改变用途,产业基本无污染,不影响城市环境,经过激烈的市场竟争和多年的发展调整,一派繁荣,充分说明其布局的产业是合理的!优势是明显的。对市场商品源和城市繁荣起到有力的支撑。五、荷叶塘工业区的产业已经完全融入国际商贸城的良性循环体系,也是市场向外辐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贸工联动”战略的成功典范!二者密不可分!不可缺一,如果荷叶塘工业区,在原来基础上鼓励企业“自主增容”、改造、提升,可打造成宗地企业自主经营的“小商品制造创新的孵化基地”;实至名归的“小商品源”;进而发展成“小商品制造旅游中心”;义乌的又一张金名片。六,荷叶塘工业区列入保护规划,实施自主增容,扩建后可增加厂房300万平方米,能增加就业岗位超3万(按1人/100平方计),园区内的就业人员超4万),这么大群体的消费能力,可強有力带动周边村居增收致富;为国贸大道以东商业街和周边村庄有机更新的重新繁荣提供保障。园区产值和税收也可随之增加数倍。 义乌的发展,荷叶塘工业区功不可没!“工”不可没!荷叶塘工业区保护应该列入规划!并鼓励企业主‘自主增容’,政府不需投资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成果。政府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