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乔山庄(散文)
文/吴荣德摄影/吴宗于、王秀康、何吴生
赤岸乔亭,绝代双乔,屹立塑雕。看山庄景色,山青水秀,游人如织,美味香飘。本想写一阕沁园春,又觉得似乎意犹未尽,还是随着思绪自由走笔来得舒畅。这是我第三次走访乔亭,每一次到乔亭都会觉得有不一样的感触;赤岸镇区的高楼,已悄无声息地蔓延到乔亭村百亩彩稻边缘,城镇化吞噬着名存实亡的“农村”,村边那一幢幢现代化民居,完全没有了农村固有的模样。这里是山美水美的地方,好友冯长忠先生为村里的休闲文旅事业不遗余力,我被他那种宣推的执着和热爱家乡的情怀深深地感染着。
坐在乔公亭内的石礅上,亭外翠竹挺拔,幽静中透着淡雅,不由让人想起大观园里的潇湘馆。亭外的风景丝毫没有黛玉的悲凉,只有浓浓地诗情画意,三俩好友聚叙,心扉随着美景敞开。乔公亭座落于乔亭湖旁边一座低矮的小山上,双乔山庄倚着乔公亭脚边的山势而建;前面乔亭湖水面宽阔,只是水位低落了些,深黛的山体在水里倒立着,秋风吹皱了水面,那山影也随之扭动起来。双乔山庄是乔亭村观光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边环境优美,而且还有颇深的内涵:喝“戚家军”啤酒,讲“义乌兵”故事。
置身双乔山庄里面,那一个个包厢的名字就很是雷人,松涛、墨韵等充满着文化气息且韵味悠长。推窗而望,一幅活生生地山水丹青浑然天成的展现在眼前,没有多余的修饰,显得如此的自然而朴实。双乔山庄的设施建设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可是那种双乔的美、戚家军啤酒的醇、以及乔亭人的好客情感,早已装满了盘子摆在了桌上,等待着您的光临。山庄的名字,顾名思义双乔故里,若是站在村口那尊双乔塑像前,即刻产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瞬间拉近了与三国时代的距离。用不着从塑像中探寻她俩有多美,当年一代枭雄曹操就曾痴心发誓,要把双乔藏娇于为之而建的铜雀台。
双乔山庄大门前,有一条通往柏峰水库的幽静古道,古道边有一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柏峰水库配套灌溉水渠。这是一个狭窄的小峡谷,通往水库大坝的石径相对平缓,落差上没有多少级石阶。十来分钟的路程,让你畅享绿色氧吧的清新,偶尔树林间也会传出几声清脆的鸟鸣。小峡谷右边是卧象山,卧象长长的鼻子自高而下扎进了乔亭湖。登上卧象山顶,几组新四军抗日的雕象,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那段烽火岁月。登高望远,赤岸镇区就在脚下,透过那些高楼大厦,我极力寻觅着古代华川县城的蛛丝马迹。犹豫间,忽然想起本地方言赤岸和赤街同音,想必当初赤岸该是古县城中的一条红街吧!
卧象山的另一端,山体有点陡峭,一条徒步观光线呈之字形从山顶曲折多拐延伸到山下,巧妙得与小长城相连接。踏上这段用混凝土筑就的山路,时而台阶时而平坦;树荫掩映,向上看好象到了深山老林,往外瞧却又一派繁华。乔亭的小长城,素称义乌“八达岭”,串连于几个小山坡之间,逶迤起伏的城墙像模像样。四米多宽的长城路面,用竖砌的砖头铺成,墙头凹凸有序。八百多米的距离,虽然游客走的有些余兴未艾,体验的过程中,墙体两边的景致陶醉怡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烽火台、瞭望台、将士休整处等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想,像小长城这样的人造景点,何况仅凭一村之力,在整个金华地区也是独一份。
在小长城起点处,有一尊高大的戚继光戎装塑像,看上去特别威武雄壮。原来这长城颇有来头,并不是乔亭人一时的心血来潮。戚将军带领义乌兵抗倭,乔亭这一带是主要兵源地,这长城象征着义乌兵奋勇抗倭的那段辉煌历史。戚帅归来塑像背后,就是乔亭村的小西湖,虽然规模袖珍了些,那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徜徉湖边,有一座拱形“大乔”,连接着湖中的小岛,半圆的桥洞和水中的倒影无缝对接,妥妥的形成一个中秋圆月。在一片墨绿的树冠丛里,七层高的金刚塔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若隐若现,风姿绰约。
驻足小西湖堤坝上,感慨万千,十分敬佩乔亭村对于乡村观光旅游业的前瞻性。极目望去,湖的尽头是一大片空旷平坦之地,是当年义乌兵出征前的演练场,旁边的戚家军纪念馆是后人缅怀戚帅的精神寄托。乔亭,不简单,乔亭,未来可期。村子前面蟹钳山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墓群,默默的续写着乔亭村的厚重村史。村子里面人文积淀底蕴深厚,千年古村,人杰地灵,孕育了多少才俊贤达,演绎过多少人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