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古祠迎双节 书法雅集寄家国:王凯工作室国庆中秋雅集记

秋阳斜照,佛堂镇下市村的青砖黛瓦被镀上一层暖金色。始建于清代的云书公祠飞檐翘角,两盏红灯笼在微风中轻摇,墨香与古祠特有的木质气息交织。9月29日下午,王凯书画工作室“庆国庆迎中秋”雅集在此举办——这场笔墨之约,让百年文保建筑与当代书法艺术撞出了别样的节日气息。

义乌市书协顾问朱胜斌,市书协主席陈建邦、副主席陈永君、王文胜、楼之东以及时晓泉、王世雄、吴豪斌等义乌书法界名家参加活动。
在现场,书法家们将家国情怀凝于笔端,书写了众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美好生活的作品。

“书法不只是技艺,更是文脉传承。”朱胜斌将毛笔浸入清泉碗中,看墨色如云散开,“ 在古祠办雅集,笔墨里能听见历史回响。中秋团圆、国庆欢庆,我们以笔墨为媒介,让千年祠堂见证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师从朱成宪、李章庸等书法家,活动发起人王凯站在人群中,时而为前辈递上镇纸,时而与市书协副主席陈永君、王文胜交流笔法,他指尖沾着墨渍,眼中却闪着光:“从八十年代跟着朱成宪先生学握笔,到今天能在古祠里和各位老师切磋,这既是传承,也是给双节最好的礼物。”

作为浙江省书协会员、佛堂镇书协副主席,王凯的书法里藏着三十余年的坚守。案头堆叠的临帖本上,魏晋碑帖的风骨与明清行书的灵动交织,页脚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着他“变古为我”的探索,多年深耕书法教育。他说:我教学生从不急着让大家“创作”,总教学生先把古人的笔意吃透。书法和过节一样,得有根,有温度——就像这祠堂,既守护传统,也容纳当代艺术生命。

王凯,号铭德堂,1970年出生。现为浙江省书协会员,市书协理事,市美协监事,佛堂镇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佛堂镇美协理事。八十年代中期初受朱成宪先生发蒙,后经李章庸先生指点,常年临古不厌,变古为我。其多年从事书法培训教学事业。作品在多个专刊中刊登,并多次载入浙江省书法作品集、金华市书法作品集等,作品曾被国内外多名藏家收藏。

古祠里的这场雅集,远不止笔墨交流那么简单。云书公祠作为2011年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砖上的纹路、梁架上的雕花,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当现代书法的墨迹落在这方空间里,传统节日的文化意涵便有了更生动的载体——它不再是日历上的标注,而是墨色里的家国情怀,是古建中流淌的文化血脉。正如市书协副主席王文胜所言:“这里曾是族人祭祖议事之地,现在成为艺术交流空间。在文保单位里办雅集,是让书法‘活’在当下,让双节的庆祝多了份文化重量。”

夕阳西下时,祠堂的光影渐渐拉长,案几上的墨汁仍有余温,红色的宣纸在古色古香的厅堂里格外醒目。这场雅集落幕了,但墨香浸润的记忆不会消散——它让国庆的家国情怀与中秋的团圆之意,通过一笔一画,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