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日均运行订单突破100单,累计完成电子转移联单近3800单,财政支出节省超260万元,装修垃圾清运时长缩短至2小时……9月25日,记者从市行政执法局获悉,义乌在全省率先全域推广装修垃圾“全市场化”数字闭环清运模式,通过“预约投放、智慧收运、闭环处置”全链条治理,破解了传统垃圾治理中“源头不清、去向不明”的监管难题。
一键预约+三方结算,省心省力
今年5月,义乌以承接金华市装修垃圾收运处体系建设试点为契机,在稠城街道先行试点,创新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居民通过“浙里办”APP“建筑垃圾服务”功能区,即可“一键预约”。系统实时显示可选车辆、司机信息、收费标准及预计到达时间,全过程公开透明,实现“外卖点单式”便捷服务。
更关键的是支付机制的革新——业主通过平台直接将费用支付至指定处置单位(义乌深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有限公司),待确认垃圾安全送达并合规处置后,再由该公司向运输企业结算运费。这种“业主→处置方→运输方”的三级资金流设计,有效切断了传统模式中运输方与产废方私下交易的利益链,从根本上遏制了随意倾倒和乱收费现象。
“现在每一张电子联单都是一个‘身份证’,谁产生、谁运输、谁处置,全程可溯可查。”市行政执法局执法三科的方创伟介绍说,“数字化监管让我们执法更精准,溯源追责更高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家专业清运企业、220辆备案运输车辆完成签约入驻,形成覆盖城乡的高效收运网络。
量身定制+严管并举,有温度有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平台近期还推出“装修工程账号”专属功能,主要面向商场、写字楼等工程项目用户量身定制。此类用户可以通过预付费的方式跟义乌深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合同,对方会指定清运车辆上门收运。
9月24日,记者随同方创伟来到北苑的鸿翔万体广场时,正碰上该综合体商管中心陆姓负责人与深能公司收运部负责人冯迅在商谈。“一个月大概有两三车装修垃圾,多的时候5到7车。”陆姓负责人表示,“这个举措更趋规范,可以避免一些弊端。”
与此同时,我市正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已研究编制《义乌市装修垃圾收运处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拟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各方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强化数据共享,推动治理模式由“项目驱动”向“制度保障”跃迁。
数字化改革不止于便利,更在于责任可追。在大力推广新模式的同时,执法部门同步加强全过程监管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5月份以来,我市已取缔关停15处违规的装修垃圾受纳处置场所,上个月全市共计办理各类涉装修垃圾案件84起,覆盖产生、运输、处置全环节。
小切口撬动大变革。当每一袋装修垃圾都有迹可循、有责可究、有序处置时,城市的温度与精度,正在悄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