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有痛经”,这个在许多女性看来习以为常甚至被忽视的“老毛病”,对于27岁的年轻姑娘小杨(化名)而言,却是一场潜伏已久、最终猛烈爆发的健康危机。
不久前,一个非经期的平常日子,小杨下腹部突然传来一阵剧痛,并伴有难以忍受的腰痛,疼痛感如潮水般一波强过一波,很快,恶心、呕吐等症状接踵而至,家人见状,火速将她送至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经过紧急CT检查,结果显示小杨的盆腔偏右侧存在一个不明占位。这个结果如同一记警钟,她被迅速转入妇科进一步诊治。
妇科主任吴萍为其详细检查后,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四期(重度)、子宫腺肌病、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小杨的盆腔已然成为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她常年忍受的痛经,并非“正常现象”,而是由一种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的疾病所引发,且病情已发展到侵蚀盆腔多个器官的严重阶段。
面对复杂病情,吴萍主任团队邀请泌尿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为小杨制定了详尽的手术预案。
术中发现其盆腔内器官广泛严重粘连,右侧卵巢有直径约10厘米的囊肿,左侧卵巢亦有囊肿,并在直肠前壁等多处发现异位病灶。手术团队凭借精湛技术成功分离粘连,精准切除了所有病灶,并修复受损组织,保住了生育器官,手术圆满完成。
通俗来讲,就是原本应该安安分分待在子宫腔内的内膜组织,“跑”到了身体的其他地方,最常见的是盆腔内的卵巢、直肠、膀胱等。这些“逃逸”的内膜组织同样会受到卵巢激素的调控,发生周期性的增生、脱落和“出血”。但这些经血无法像在子宫内一样通过阴道排出体外,只能在局部积聚,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 反复的炎症反应:导致剧烈的疼痛,尤其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 形成囊肿:如在卵巢上,陈旧性血液积聚形成咖啡色、粘稠的囊肿,俗称“巧克力囊肿”。
· 造成粘连:血液的刺激会导致盆腔内器官相互粘连,像胶水一样粘在一起,引发长期慢性盆腔痛和不孕。
· 侵犯器官:异位内膜可深入侵犯肠道、膀胱、输尿管,引起便血、便秘、尿血、肾积水等严重并发症,正如小杨所遭遇的一样。
除了小杨所经历的“非经期急性腹痛”这一危险信号外,以下症状也需高度警惕:
· 痛经进行性加重:一次比一次疼,止痛药效果越来越差。
· 慢性盆腔痛:非经期也感到下腹部坠胀、疼痛。
· 性交痛:深部性交痛是内异症的典型症状之一。
· 与月经周期相关的消化道症状:如经期腹泻、便秘、排便痛、便血。
· 与月经周期相关的泌尿系统症状:如经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 不孕:约40%-50%的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
内异症是一场需要医患携手的“长跑”,目前无法彻底根治,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通过药物或手术的“个体化”治疗和“长期管理”,消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保护生育功能。
小杨的经历并非个例。据统计,内异症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即全球约有1.76亿女性深受其扰,但其诊断却平均被延迟了7-10年。很多女性像小杨一样,长期忍受着痛经,却误以为是“正常”的,直到出现急性腹痛或不孕等问题时才就医,此时病情往往已相当严重。
为改变这一现状,让更多青少年、育龄期女性及早发现、规范诊治这一顽疾,义乌市中心医院妇科在深耕该领域多年的基础上,新开设了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门诊” 。
“我们开设这个专病门诊,最大的心愿就是‘关口前移’,让更多女性认识到,痛经尤其是影响到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痛经,绝对不是正常的!它是一种需要被倾听、被诊断、被治疗的疾病信号。”
吴萍表示,对于内异症患者,尤其是像小杨这样的年轻患者,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切除病灶,更要着眼于保护她的生育能力,提高长期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