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路过街边的狗摊时,脚步像被钉住了一样挪不开。铁笼里挤着十几只狗狗,没有一只抬头张望 —— 不是不想,是连抬起脑袋的力气都快没了。有的爪子被铁笼磨得泛红,有的蜷缩在角落,鼻子抵着冰冷的铁丝,明明周围挤满了挑挑拣拣的顾客,它们却像隔绝在另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只剩细微的呜咽藏在嘈杂的人声里,看得人心里揪得生疼。
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忍不住问: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吃狗肉?
它们不是没有温度的食材,是会摇着尾巴蹭你手心的小家伙,是能在你难过时静静趴在身边的伙伴。见过朋友家的狗狗,哪怕主人只是去楼下买瓶水,都会守在门口等到脚掌发酸;也见过流浪狗被投喂一次后,每天准时蹲在路口等着熟悉的身影。这些毛茸茸的生命,眼里装着的全是对人类的信任,可到了某些人眼里,却只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 “菜”。
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狗肉来源不明,可能是被偷走的宠物狗,也可能是未经检疫的流浪狗,身上或许带着病菌、寄生虫,甚至残留着捕狗时使用的药剂。吃进嘴里的不仅没有 “滋补”,反而藏着健康隐患。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人为了所谓的 “尝鲜” 或 “习俗”,对铁笼里的可怜生命视而不见。
每次从狗摊旁走开,都忍不住回头看 —— 那些低头的狗狗,会不会在某个瞬间想起曾经温暖的怀抱?会不会在黑暗的铁笼里,还盼着有人能把它们带离这里?其实我们能做的很简单:拒绝吃狗肉,多一份对生命的敬畏;看到这样的场景,多一次善意的提醒。
希望有一天,街角再也没有这样让人揪心的狗摊,每只狗狗都能抬起头,眼里映着的是阳光,不是恐惧。也希望更多人能明白:真正的 “美味”,从不该建立在另一个生命的痛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