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重阳日,是个登高的好日子。
气温舒适,二十多度,阳光温和,可谓是秋高气爽风和日丽。
我跟朋友选择的目标是:义乌第一高峰大寒尖。
大寒尖海拔925米。在赤岸镇羊印村。从家驱车至羊印村须五十分钟。今年义乌至武义的新公路开通,方便了不少,而且机场路直接连通义武公路,红绿灯少,路况好,开车还是有点爽的。
记得2015的夏天,一个朋友在尚阳做工程,他约我去爬了一次大寒尖。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现在登大寒尖的山路政府投入很大,都修得相当好了。时隔十一年,我就想着再去登一次。
到了羊印村,天龙山脚下,发现现在修了一个大停车场,可停车百余辆,上面还有一个大广场,全部用大理石石板铺地,豪华大气,边上还建了个驿站,仿古中式建筑,有卫生间、饭店,彰显义乌国际大都市的风范。饭店还没正式营业,只提供馄饨、炒饭少数几种小吃和饮品。
广扬边就是古隘口,这是登山入口。古隘口还是老样子,只是城墙上的爬墙虎比上次茂密了一些,有几条垂下挂在城洞口,见风摇摆,陡增了一些年代感。
古隘口应该有年份了,我没考证,不知道是哪个年代修的。全部采用石块磊彻而成,不用粘合物,包括城墙拱形门洞也是。城墙挺深,有八米或十米厚,当时没留意这点。入城洞感觉年代感满满。这个隘口边上没有解说牌,是何年修的,修的目的和历史背景不清楚,有点遗憾。
现在隘口前挖了个大水塘,边上的山体下有个洞,应该是引水的,水塘还没有蓄水,也许工程还未全部完工吧。
进了隘口就开始登山了。
刚开始坡比较缓,台阶过一段几步,用石片跟河卵石铺设,过几百米坡变陡,台阶长。至海拔520米处设一打卡点,旁边有一小瀑布,水小。
再往上走就是长陡陂了。
有一段石头磊的台阶,是老的古道。我上次来时有很多被水冲坏了,现在全都进行了整修。走这段古道还是有点味道,我喜欢。
古道上去原来都是泥巴路,路窄。现在都修得很好,进行了拓宽,有的地方条石铺,有的地方用水泥。特别天龙寺上去的路,全部用旧铁道的枕木做了台阶,陡的地方做成Z字形,登山舒服了不少。原来有两百多米六十多度的陡坡,我上次是手脚并用爬上去的,稍不小心就会滑下去,甚至是滚下去。现在没一点的难度。虽然轻松,却没了以前的乐趣。
陡坡上去的山脊,原来都是矛草,杂木,有的地方需人挤过去,视线也不好。记得上次我朋友爬到边上一棵歪脖子松树上,才看得见外面的风景。这次经过,树还在,却已经死了。现在山脊的路很宽,视线也好,山脊上还修了一个休息长廊,观景也不错,边上还架了一台望远镜。
在山脊上,发现好多棵杜鹃花开了。这个季节并不是杜鹃花开花的时候,也许气侯反常打乱了植物的节奏,今年公园里的桂花开得也比往年迟。
我们从隘口开始计时,到最高点用时一小时四十分。路上遇一位登山爱好者,一路小跑下去,据他说登顶只用了五十分钟,来回不超一个半小时。挺利害的。
在最高峰建有一台,上面立一碑,刻有大寒尖、三个大字。
站在山顶,今天能见度高,视线良好。翠绿的山峦延绵不绝,微风拂面,心旷神怡,极目所至,尽入我之胸怀!古人说的登高望远开阔胸怀大概就是如此吧。
登上山顶,各人皆有各人的心得。
我也突发奇想:要是无先人探路留下痕迹,一个人披荆斩棘能否登顶。
联想到当今干事业莫不如是。
一个人,单枪匹马、披荆斩棘、独立潮头、奋勇登顶是多么的不易!
要是有人帮你往上推一下,或者是拉一把,是不是你就登顶了。
要是碰到猪队友,判断错误,走错了方向,或者是拉了一下你的后脚,你又会不会滚落山脚。
你又会不会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目标就是到天龙寺。有的是到了天龙寺之后,觉得力不从心放弃了登顶。
         乙巳重阳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