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 378|回复: 0

赵安平文章 | 陈应榑先烈事迹追踪记(十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65

主题

472

回帖

3万

积分

钻石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668
金钱
11752
威望
34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2-4-18
发表于 昨天 2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在追踪陈应榑先烈事迹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关键的名字“陈应號”,他与“陈应榑”的关联成为近期调查的核心线索。当文高舅舅转述“陈应號是陈土成”时,我立即查阅2018年续修版《槐园陈氏总谱·寿房家谱》,试图验证这一说法,却未找到“陈应號”的直接记录。这一结果促使我重新梳理家族谱系与相关称谓的逻辑,深入分析“陈应榑”与“陈应號”差异的成因,并进一步挖掘与之相关的家族历史细节。

一、家谱核查:未见的“陈应號”与疑似对象分析

槐园陈氏第五世“为”字辈陈为光于康熙年间迁居于宅村后,家族字辈沿“能、占、兴、世、允”传承至“应”字辈(第十一世)。据家谱记载,“应”字辈共有应始、应榑、应椃等27人。其中,与“陈应號”读音相同,字形相近的疑似对象是“陈应椃”,他是陈允炉(“允”字辈)的次子,家谱第227页(行长百九十六)明确记录:名应椃,字步陆,号静香,生于民国五年(1916年)丙辰九月廿八日亥时。至1930年义乌农民暴动时期,陈应椃仅15岁,从年龄与身份推断,其不太可能是参与革命活动并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共产党员陈应號(陈土成)”。此外,家谱中“陈应椃”的名、字、号记录完整,与“陈应號”这一模糊称谓的特征不符,因此基本可排除其为“陈应號”的可能性。

由此进一步推测,“陈应榑”与“陈应號”极可能是因方言发音相近导致的混淆。

二、“陈应榑”与“陈应號”差异的成因解析

(一)方言发音的微妙影响

“陈应榑”中的“榑”字为汉语三级字,普通话中读作fú、fù或bó(形声字,木为形旁,尃为声旁),具体含义包括:

榑(fú):古同“扶桑”(神话中太阳升起处的大桑树);

榑(fù):古书上记载的一种树;

榑(bó):即枓栱(古建筑构件)。

而“號”(“号”的繁体字)有hào(名称、标志)和háo(呼号)两个读音。在方言环境中(如义乌话),若对普通话“fú”与“hào”的发音区分不敏感(尤其平舌音、翘舌音及唇齿音界限模糊),极易将“榑”误听为“號”。例如,当地方言中阳平调(第二声,如“fú”)与去声(第四声,如“hào”)的听感差异可能被弱化,导致听者将“陈应榑”误记为“陈应號”。

此外,生僻字“榑”在日常使用中极少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口述传播中被替代为常见字“號”的可能性。

(二)生僻字的替代与记忆偏差

“榑”作为生僻字,在口口相传中易被误认或误记。例如,亲属或村民可能仅凭大致读音(如“fú”或“hào”)传递信息,随着传播环节增多,记忆偏差逐渐累积,最终将“榑”误传为“號”。这种依赖读音而非字形的记忆方式,在家族代际传承中尤为常见。

值得注意的是,《槐园陈氏总谱·寿房家谱》采用竖排排版,同一行内容依次为“名、字、號”。这种排版格式可能导致视觉干扰——若记录者快速浏览时未仔细核对,可能将“应榑”(名)与“號”(家谱固定栏目)混淆,从而误记为“陈应號”。

三、关联线索:陈允炉卒年与有关事件的时间重合

在核查《槐园陈氏总谱·寿房家谱》时,另一条关键信息引起关注:陈应椃的父亲陈允炉(“允”字辈)的卒年与义乌农民暴动的关键事件存在时间重合。家谱第220页(行继二百廿一)记载:陈允炉,讳允炉,号荣山,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壬申八月初一日戌时,卒于民国十九年庚午闰六月廿一日丑时(即1930年8月9日1-3点),享年59岁,葬于十四都于宅门前辒鼓山脚弹塘口北面田四斗,坐酉向卯兼庚甲三分。其妻万氏(外家为本都万村庒万循风公女)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乙酉十月十六日寅时,卒于民国廿三年(1934年)甲戌三月初四亥时。

而义乌党史记载:“1930年8月,县委委员吴溶泗等十余名党员相继被捕并被杀害。” 此处“1930年8月”的时间节点与陈允炉的卒年(1930年8月9日)高度重合。

这一巧合引发思考:“陈土仁”是否就是陈允炉?或其他族人?若是,则陈允炉被捕牺牲的事件可能与陈应榑(或陈应號)的牺牲存在关联,例如陈氏家族中多人参与革命活动,因叛徒出卖导致集体遇害。

目前虽无直接证据“陈土仁”即陈允炉,但时间线的重合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需进一步查阅1930年义乌国民党旧政权档案等资料中关于“8月党员被捕事件”的详细记载,或通过走访于宅村高龄老人,核实具体关联。

通过对“陈应號”与“陈应榑”差异的系统性分析,可初步结论:两者极可能是因方言发音混淆、生僻字因素、历史口述误差共同作用的结果。类似情况亦见于“陈土仁”“陈土神”“陈土成”等记忆中的混淆称谓。

在后续对陈应榑先烈事迹的深入研究中,需以多方考证为基础:

1、家族谱系:重点核查《槐园陈氏总谱·寿房家谱》中“应”字辈其他成员的生平细节,结合亲属口述验证其与“陈应號”的潜在关联;

2、历史档案:查阅1930年义乌县国民党旧政权档案及宣传刊物,寻找“8月党员被捕”等事件的具体记录,确认“陈土仁”等人的真实身份;

3、口述佐证:继续走访于宅村高龄老人,挖掘“红旗插在开门塘”“陈土成(应字辈)”等的细节,以其有关陈允炉的信息。

通过综合家族记忆、历史文献等证据,来明确陈土仁与陈应榑先烈关系,还原其真实生平与牺牲细节,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致敬,更是对“沉默的荣耀”最庄重的续写。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赵安平,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革命故事讲述团成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义乌稠州论坛

关注公众号

下载客户端

客服热线:9:00-16:00

0579-85099500

公司名称:义乌好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楼

浙B2-20070208-3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23号
Copyright © 2025 义乌热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