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旦染病,往往更倾向于求神拜佛,而非延医问药。令人惊奇的是,不少人的确在焚香祷告之后病情好转,甚至痊愈——倘若全然无效,恐怕也不会有如此绵延千年的香火鼎盛、叩首如仪。
那么问题来了:病体康复,真是神佛显灵、庇佑所致吗?然而,同样有人虔诚跪拜、倾尽心力祈求神明,结果非但未见起色,反而病情加重,乃至撒手人寰,魂归黄泉。
这又该如何解释?难道冥冥之中的神佛,也讲人情世故、看身份地位,为权贵开方便之门,而对凡夫俗子冷漠以待?
虔诚的信徒自有其说辞:神明公正无私,从不偏袒。若祈福无效,实乃患者心志不坚、诚意不足;更有甚者,或曾作恶多端,罪业深重,故神佛非但不予庇佑,反施惩戒以儆效尤……
此言乍听之下,逻辑自洽,似乎无懈可击。
然而,唯物主义者对此则嗤之以鼻。他们指出,许多疾病本就具有自限性,即便不烧香、不拜佛、不去医院,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亦能逐步将其化解。所谓“神佛保佑”,不过是偶然巧合,如同盲猫撞上死老鼠,纯属运气使然。
时至今日,生病就医早已成为寻常之事,现代医学体系日益完善。那些转而求助神佛者,多半是久治不愈、走投无路,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神明,无异于“死马当作活马医”。
一旦病情好转,功劳自然归于医生妙手回春、药石奏效;倘若医治无效,乃至不幸离世,则归因于病症过于凶险,属“不治之症”,只能寄望于未来科技突破、医学飞跃——至于那遥不可及的“将来”究竟何时到来?怕是连命运之神也难以作答。
于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浮出水面:人生病之后,究竟是该叩首于庙堂之前,还是该求诊于白衣之下?求神与求医,孰是正途?
在我看来,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竟难分高下,可谓半斤八两。
那些所谓被“治愈”的病例,究竟是医生精湛医术之功,还是身体自我修复之果?抑或是心理暗示下奇迹?真相扑朔迷离,恐怕唯有天地鬼神,才真正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