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剧、帝王戏除了大肆渲染权谋诡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外,更在潜移默化中向广大观众灌输一种反动、腐朽且落后的臣民思想——仿佛百姓生来就是帝王的奴仆,唯有仰仗“天子”的隆恩浩荡,才能世代繁衍生息,延续香火。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古语被反复引用,似乎成了天然合理的注脚:你们必须无条件服从皇帝老子,必须忠于朝廷、忠于君主,不得有丝毫质疑与反抗。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普通民众真是国家或皇帝豢养的子民?
没有国家(政权),就真的无法拥有家园?
一旦皇帝驾崩、元首更替,百姓就要断子绝孙、家破人亡?
错!大错特错!
恰恰相反——是先有千千万万个家庭,才有了国家与政权的根基。没有万家灯火,何来江山社稷?没有黎民百姓的辛勤劳作与默默奉献,哪来的国库充盈、官俸禄秩?官员们领取的,并非皇帝的恩赐,而是源自亿万普通民众(准确地说,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所缴纳的税款。
这些税收,一部分用于支付公务人员的薪酬,使其各司其职;一部分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一部分则用于国防安全,保障每一位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说到底,是人民在供养政府,是纳税人支撑起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因此,当公权力出现失误、政策失当、治理不力时,民众不仅有权发声,更有责任提出质问与监督。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百姓高声呼救、呼吁救援,不是乞怜,更非添乱,而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表达和公民义务的体现。
理直气壮地要求政府迅速响应、科学救灾,本就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这不是在接受“恩赐”,而是行使应得的权利。有人或许会反驳甚至怒斥:“光喊有什么用?要自救!要自强!别给政府添麻烦!”这种论调看似积极,实则颠倒了主仆关系。
我们纳税,正是为了聘请专业的公务员队伍去思考、去决策、去行动,在危机来临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守护生命财产安全。自救固然重要,但不能成为推卸政府责任的借口。真正的文明社会,不应让个体独自承受灾难的重压。
向政府求援,是我们作为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也是对治理体系的信任投票;而及时、高效、有力地组织救援,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所在。权利与责任,从来都是对等的。唯有认清这一点,才能走出“君恩浩荡”的迷思,迈向真正属于人民的现代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