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中级会员
 
- 积分
- 1537
- 金钱
- 630
- 威望
- 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25-1-25
|
发表于 前天 0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垃圾堆上的文明幻象:论形式主义治理之殇——
江东南路住户的愤怒控诉,撕开了某些城市治理者精心编织的文明假象。垃圾桶高踞垃圾山之上,消防通道沦为非法倾倒场,每月"发抖的工资"照领不误——这荒诞场景恰似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基层治理中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顽疾。当"文明城市"的称号沦为某些人仕途晋升的垫脚石,当"严抓安全"的口号变成敷衍塞责的官样文章,我们不得不追问:这样的城市文明,究竟是在进步还是退步?
将三个垃圾桶摆在垃圾山上,堪称当代治理行为艺术的"杰作"。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暴露出某些基层干部扭曲的政绩观——他们关心的不是垃圾是否得到妥善处理,而是垃圾桶数量是否达标;不在意为民解忧的实际效果,只计较检查时的表面功夫。这种形式主义的治理思维,与中央政府的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背道而驰。当治理者将市民生活品质置于官僚程序之下,所谓的"文明城市"便只剩下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消防通道被垃圾堵塞的险象,每月安全排查的敷衍了事,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惊的治理失范图景。这不仅是工作懈怠的问题,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度漠视。某些基层干部领取的"发抖的工资",实则是用市民的安全风险换来的昧心钱。他们忘记了,公共安全无小事,消防通道就是生命通道。当治理者连最基本的公共安全责任都不能履行,所谓的"为人民服务"又从何谈起?
面对非法倾倒垃圾这一明显违法行为,某些部门的暧昧态度令人费解。环境污染罪的认定何时需要"土霸同意"?这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怪象,折射出基层治理中的权力寻租阴影。公众有理由质疑:在垃圾堆砌的利益链条中,是否存在不可告人的权钱交易?当法律在地方保护主义面前屡屡失语,当监管者在环境犯罪面前装聋作哑,政府的公信力便如同那些被污染的土壤一样,逐渐流失殆尽。
从秦岭违建别墅到洞庭湖私筑矮围,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要守住生态红线。江东南路的垃圾困局警示我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毒瘤不除,基层治理难见清明。各级干部当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担当,对违法倾倒行为零容忍,对监管失职严问责。唯有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让每一分工资都经得起良知的拷问,方能重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桥梁。
垃圾问题看似小事,实则关乎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一个连垃圾都处理不好的城市,遑论文明?一个对民众疾苦充耳不闻的政府,何谈温度?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破除形式主义迷思,让每一寸土地都有人负责,让每一项权力都受到监督。唯有如此,"文明城市"的称号才不至于沦为讽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不会落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