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 2229|回复: 7

当"资源占有"成为社会默认法则:我们正在滑向哪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主题

14

回帖

19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67
金钱
819
威望
4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8-6
发表于 昨天 1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打开社会这幅全景图,从资本巨头的版图扩张到网红主播的无底线炒作——寻亲造假赚眼泪、公益摆拍博流量、文艺包装炒人设,本质都是资源的疯狂争夺;从职场晋升的"关系硬过能力"到街角商贩的"抢位胜过守规",一条无形的主线贯穿始终:对资源的最大化占有,正在成为默认的行为逻辑。这种逻辑像一张细密的网,缠住了每个领域,裹住了每个群体,悄悄重塑着我们的生存生态。 

 

当"资源占有优先"成为主导逻辑,弱肉强食、赢家通吃的状态便会蔓延——这其实是过度吸收了西方社会的丛林法则,它把社会变成只看存量争夺的竞技场:不顾命运共同体里他人的生存权利,不重增量创造的长远价值。这与我们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朴素追求,与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显然背道而驰。 

 

中国传统文化里,既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共享理念;既认可个人价值的实现,也强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共同体意识。而共产主义追求的,更是消除剥削、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核心是让资源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支配。 

 

现在的问题在于,市场经济释放了人性中的竞争天性,局部效率提升带来的繁华场景,让"占有资源"的逻辑被过度放大。可本该平衡它的公平机制、价值导向却没能及时跟上。少数获益者的奢华生活,成了社会主流的梦想模板。人们却很少深思:社会资源总量有限,而人性贪婪没有底线,当赢家通吃、阶层固化成为常态,那道鸿沟终将让多数人难以逾越。等醒悟过来时,伴随的可能是暴利催生的冲突与撕裂。

 

 所以破局的关键,或许正在于找回我们文化中"平衡"的智慧——既不否定合理的个人追求,更要守住"不让少数人垄断资源、不让多数人失去希望"的底线,这才是更符合我们自身传统和理想的路径。 

 

这种平衡,需要我们先看清资源逻辑是如何无孔不入地渗透进社会肌理的——

 

 一、资源逻辑的无孔不入:从显性争夺到隐性渗透 - 商业领域:资本对市场的吞噬——用低价挤垮对手,用垄断收割利润,用数据筑起壁垒,最终形成"赢者通吃"的闭环。

 

- 网红与流量领域:"流量至上"的疯狂。网红为博眼球制造虚假冲突,电商靠低价倾销挤压小商家生存空间,头部机构则用"数据造假""流量垄断"筑起护城河,让后来者难有立足之地。

 

- 公益领域:异化成"名利兑换"的工具。有人借着"慈善"名头炒作作秀,把受助者当道具;有人靠公益炒作涨粉带货,将善意变成生意,让本该纯粹的善意沾染上算计的味道。

 

- 公共领域:化身"规则漏洞的博弈"。有人靠关系抢占优质教育资源,有人用技巧套取政策红利,甚至连本该普惠的公益,都可能变成"名利兑换"的工具。

 

- 个体层面:普通人也难逃裹挟。有人为了稳定工作托关系、找门路,有人为了孩子入学名额彻夜排队,有人在社交场合刻意经营人脉——本质上都是在有限的资源池里争夺更有利的位置。资源的多少,越来越决定着生存的质量。

 

 二、失衡的根源:规则给了"贪婪"太多空间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是否该追求资源"——合理的资源占有是生存的基础,也是奋斗的动力。真正的病灶在于,规则体系给"过度占有"和"非正当占有"留了太多缝隙。 

 

当"抢占先机"比"遵守规则"更有利可图,当"资本体量"比"创造价值"更有话语权,当"流量热度"比"实际贡献"更受追捧,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比谁更能抢"的漩涡。就像一场没有护栏的赛跑,有人开始抢道、绊人、搭顺风车,而那些埋头奔跑的人,反而可能落在后面。

 

 更隐蔽的危害在于,这种逻辑会形成代际传递。出身优渥者,能借助父辈的资源轻松获得更好的教育、更宽的人脉、更多的试错机会;而起点较低者,即便付出双倍努力,也可能难以跨越无形的门槛。久而久之,"出身决定命运"的丛林法则,就会悄悄取代"奋斗改变人生"的公平信仰。

 

 三、破局的核心:给资源逻辑装个"安全阀" 任何健康的社会,都需要两种力量的平衡:既要给"合理占有"留空间,鼓励人们通过劳动和创造获得回报;更要给"过度贪婪"设边界,防止资源垄断挤压多数人的生存空间。这就像给高速行驶的汽车装刹车,不是为了阻止前进,而是为了防止失控。 

 

这种边界可以是制度层面的:用反垄断法打破资本壁垒,用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起点差距,用监督机制堵住规则漏洞;也可以是价值层面的:让"创造价值"比"占有资源"更受尊重,让"互助共赢"比"你争我夺"更成风尚。

 

 说到底,社会的进步不该是"少数人登峰造极,多数人原地踏步",而该是"水涨船高"的整体提升。当资源不再成为困住多数人的枷锁,当努力不再被出身和垄断碾压,当每个生命都能公平地站在起跑线上,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的逻辑,真正服务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这无关某个行业的整改,也无关某类人的批判,而是关乎我们对"好社会"的定义:它不该是资源争夺的角斗场,而该是每个生命都能舒展生长的土壤。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山岩泉水 8 小时前 +1
江边走高跷 昨天 18:06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43 天

[LV.9]以坛为家II

80

主题

4万

回帖

2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58705
金钱
170019
威望
874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6-3-1
发表于 昨天 1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用手中的权力,把公共道路占为个人私有,也是侵占了公共资源。
20250709180551front2_0_635118_Fk-tIUZu-83Y3xPwywC0g7Z4Q0jh.jpg
20250709180550front2_0_635118_Fs8EdSnZoQnE8bHvrlbRLUoNtp7m.jpg
20250709180550front2_0_635118_Fn_xMPadkQvoxa7F1-sJdQQYqjBN.jpg
20250709180550front2_0_635118_Fs161CAC42KufPS-y0T0QQbFdzjG.jpg
20250709180551front2_0_635118_FrSYpa5BuBN2DUTdaHT1OV-YMNaO.jpg
20250709180550front2_0_635118_FrbK_2_OU3cC7B_Vyxn-IS2XcHG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主题

2228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092
金钱
5815
威望
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1-11
发表于 昨天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本帖最后由 梅花123456 于 2025-7-10 11:00 编辑

dfgdfgdfgdfdgdfgdfgdfgdfgd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主题

14

回帖

19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67
金钱
819
威望
4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8-6
 楼主| 发表于 10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单纯依靠财富聚集后的再分配(比如向高收入群体征税补贴低收入者),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它能在短期内缓解贫富差距的显性矛盾,却没能触及“资源占有逻辑”的核心病灶:如果财富创造的源头依然遵循“少数人垄断机会、多数人被动分配”的规则,那么再分配的力度再大,也难以打破“富者愈富、差距反复扩大”的循环。

真正的平衡,需要从“创造”与“分配”两个环节同时发力:

- 在创造环节,要确保财富的产生过程更公平——比如打破行业垄断带来的机会壁垒,让普通个体能通过劳动和创造获得与贡献匹配的回报;遏制资本通过“数据垄断”“规则漏洞”等非正当手段掠夺性获利,让财富增长更多依赖真实价值创造而非资源支配。
- 在分配环节,再分配制度才更有意义——它不该是“劫富济贫”的被动补偿,而应是对“创造环节公平性不足”的必要修正,最终目标是让每个参与财富创造的人,都能分享到发展的红利。

就像一棵大树,若根系只向少数人倾斜(创造环节失衡),仅靠修剪枝叶(再分配)无法让它健康生长;只有让根系均匀扎根(创造环节公平),再辅以合理的养分调配(再分配),才能让整棵树枝繁叶茂。毕竟,社会的公平不该是“富人的施舍”,而应是“每个劳动者都能体面获取应得的回报”——这既需要制度对创造源头的规则校准,也需要分配机制的兜底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主题

2228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092
金钱
5815
威望
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1-11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本帖最后由 梅花123456 于 2025-7-10 10:59 编辑
小二悟心 发表于 2025-7-10 08:39
单纯依靠财富聚集后的再分配(比如向高收入群体征税补贴低收入者),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案。它能在短期内缓 ...
dfgdfgdfgdfgdfgdfgdfgdfg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主题

14

回帖

196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67
金钱
819
威望
4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8-6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您提到的两组比例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以下结合数据进行客观分析:

一、工资总额占GDP比例

- 中国:您所说的8%严重失实。中国劳动报酬(含工资、奖金、福利等)占GDP比重近年来稳定在45%-50%左右,这一数据有国家统计局及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统计支持,是反映居民收入在经济总量中占比的合理区间。
- 美国:65%同样偏高。美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长期稳定在50%-55%,特殊时期可能因政策短期波动,但65%并非常态,属于非常规高值。

二、政府收入占GDP比例

- 中国:67%的说法明显夸大。中国全口径政府收入(含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社保基金等)占GDP比例通常在30%-40%。其中,税收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约20%-25%,其余部分包含土地出让金、社保缴费等,67%的数值存在对统计口径的混淆或重复计算。
- 美国:25%基本合理。美国联邦、州及地方政府收入合计占GDP比重通常在25%-35%,联邦政府收入占比约15%-20%,25%是符合常态的典型数值。

总结数据(常态范围)

- 中国工资总额/GDP:45%-50%(远非8%)
- 美国工资总额/GDP:50%-55%(65%为罕见值)
- 中国全口径政府收入/GDP:30%-40%(远非67%)
- 美国政府收入/GDP:25%-35%(25%属合理值)

关于社会体制的个人看法

我更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剥离不实数据后可见,中国用数十年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的基建跨越(高铁、全域电网等),如今正从“脱贫攻坚”迈向“共同富裕”,从“世界工厂”升级为“幸福家园”,这正是“民为邦本”的文明智慧在当代的生动实践。

国家对核心资源的合理调控,本质是为了避免资本无序扩张对公共利益的侵蚀,从长远看更利于社会均衡发展。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发展逻辑,决定了当前在夯实基础配套后,民生福祉的深化必然成为重点,这一点值得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4264

主题

5万

回帖

50万

积分

稠坛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02645
金钱
312313
威望
37141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2-4-25

浪漫勋章风雨同舟勋章

发表于 8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只要提倡竞争,资源占用就不可避免,至于滑向那里,滑那里算那里。整个地球一样的,一个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梅花123456 +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主题

2228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092
金钱
5815
威望
22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21-1-11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上海
本帖最后由 梅花123456 于 2025-7-10 14:19 编辑
小二悟心 发表于 2025-7-10 10:56
您提到的两组比例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以下结合数据进行客观分析:

一、工资总额占GDP比例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义乌稠州论坛

关注公众号

下载客户端

客服热线:9:00-16:00

0579-85099500

公司名称:义乌好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楼

浙B2-20070208-3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23号
Copyright © 2025 义乌热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