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丨十年曲水映诗心,七度雅集汇华章:《吴溪雅集》印行记

“赤岸春花满楔潭,流觞恐醉备诗函。永和三日堪追忆,效仿当时吟咏酣。”(毛店雅集•楼炳文)初秋的赤岸镇,暑气蒸腾,义乌市赤岸镇毛毛山庄,却浸润在别样的清韵中。2025年8月17日,楼炳文题写的“上巳节之吴溪雅集”墨迹与金心明的山水画作在封面相遇,毛毛山庄庄主毛小康编著的《吴溪雅集》正式面世。是日该书首发座谈会上,义乌市作家协会主席何恃坚说:“这不仅是七届雅集的诗词结晶,更是一部流动的文化史诗。”

翻开泛着墨香的书页,这本并不太厚的书籍,却能感受到历史长河在眼前奔涌,读后让人们沉浸在从绍兴兰亭集到义乌吴溪时空对话的千年遗韵之中。
公元353年,会稽兰亭的曲水畔,王羲之挥毫写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四十二位名士的酒杯在清流中浮沉,成就千古风流。而义乌吴溪的文脉,早在五代时期便已萌发。户部尚书俞公帛行至凤林,见此“山水环抱若翠屏”,遂携家定居。其三代孙俞混广结文友,在吴溪之滨开创上巳雅集先河。

“雅集非一时风雅,实为文明传承的血脉。”座谈会上,毛小康说:毛氏先祖毛宗元在吴溪畔建祠修谱,每逢三月三便召集金华八县文人曲水流觞。晚清诗人朱怀新在《吴溪禊饮图》题跋中记载:“溪畔列锦筵,羽觞随波转,诗成众击节,声震春山巅。”这些珍贵史料在书中首次系统披露,印证着雅集六百余年的绵延脉络。
回首十年前的2014年深秋,义乌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楼立剑在毛毛农庄小酌时,一句“义乌若有曲水流觞之地该多好”的慨叹,点燃了毛小康心中的火种。这个经营农庄的商人,次日便踏上去往绍兴的列车。在兰亭遗址,他举着卷尺丈量曲渠弧度,跪地观察水流速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渠宽二尺三,曲度三十又五...”

两年艰辛打造,终在2016年上巳节迎来高光时刻。该书中收录的现场照片令人神往:二十四位诗人着天青色深衣,十二花神持牡丹捧瓶,在编钟声中沿青石曲径徐行。当羽觞停驻在青年教师方慧面前,她以“流霞”为题即兴吟诵:“一觞一咏叙幽情,春水浮杯自在行。忽有清风翻素笺,原来字句会呼吸。”满座击节称妙,此诗后被刻于流觞亭木柱。
然而雅集之路多崎岖。2019年后活动被迫中断三年,毛小康在书的后记中坦陈心迹:“每当春雨洒落吴溪,空荡的曲水亭令人心碎。幸有楼会长寄来《蛰居集》,诗友们的线上酬唱如星火不灭。”2022年重启之日,七县市八十六位诗人云集,磐安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孔珊珊携会员驱车百里赴会。现场航拍照片里,蜿蜒的曲水畔衣袂如云,宛若现代版《兰亭雅集图》。

《吴溪雅集》由毛小康精心编著印行,不仅收录七届雅集诗词,也详细记载了复原传统礼仪的艰辛历程。人类学教授郑明:“我们考证《宋史·礼志》重建祓禊仪轨,取吴溪活水沃盥,象征涤旧迎新。”书中彩页可见2023年上巳盛况:主祭官吟唱《溱洧》古调,十二花神将兰草分赠宾客,青年学子在投壶区屏息凝神,竹矢破空之声与喝彩交响。
最动人的是文化破壁的瞬间。2017年雅集迎来二十七国留学生,埃及女孩莉娜在“汉字体验区”写下“曲水流诗”四字。她在书中回忆:“当毛笔接触宣纸的刹那,突然懂得为何中国人说‘字如其人’。”这些跨文化对话的珍贵影像,使雅集于2021年成功列入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何建农,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顾问、义乌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楼立剑、义乌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何恃坚,佛堂作家协会主席王春平,义乌市文史研究院院长吴潮海,福田作协主席潘爱娟,义亭镇文联副主席、书法美术协会主席、“福瑞轩”画廊主人吴越、毛店村党委书记毛志坚等以及远道而来的磐安县诗词楹联协会会长孔珊珊等二十余位嘉宾参加今天的首发式。

座谈会上,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楼立剑表示:经过协会与毛毛山庄多年来的精诚合作与不懈努力,该活动已从一项地方性的文化尝试,逐步成长为在本地乃至周边地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其独特的“诗联文化与乡村体验相融合”的模式,不仅为传统诗词楹联艺术找到了生动的现代表达场景,也有效激活了乡村文化活力,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和市民游客的积极参与,社会反响日益热烈。活动凝聚了人心,弘扬了传统文化,确实已经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品牌影响力,这离不开历届参与者的热情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初步关注。要将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品牌活动办得更好、更持久、更具深度和广度,使其真正成为义乌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离不开更广泛、更有力的外部支持。我们热切希望有关方面能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这项活动。
此时,七届雅集的影像资料正循环播放:诗人与村民共植的桃树已成花海;小学生穿着汉服在曲水亭临摹《兰亭序》……
何建农则展望更远蓝图:“毛毛山庄也是我会精心打造并寄予厚望的核心文化交流基地。它承载着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城乡文化的使命。希望与毛小康一起创立‘中国乡村科普图书馆’,让文化的种子在此生根发芽,让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在此交融。这绝非仅仅是增加一个图书阅览室,而是要打造一个集知识传播、文化滋养、思想启迪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新地标。”
与会者认为,这部作品集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未来的宣言——上巳三月三已被列入第四批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座谈会上,毛小康向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义乌市作协、磐安县诗词楹联协会等单位机构赠送该书。

“十年间风雨无阻,非独爱山水之胜,实乃慕斯文之雅。观夫此举,于义乌则续地方文脉,于海内则存古风遗韵。”佛堂作家协会主席王春平以诗化的语言,勾勒出这场文化坚守的轮廓。
合上《吴溪雅集》,封底金心明的画作愈显意味深长:吴溪水穿过青石曲渠,倒映着现代山庄的飞檐。这蜿蜒水路恰似中华文脉的隐喻——从黄帝上巳节的祓禊之俗,到魏晋名士的曲水流觞,再到今日义乌山乡的雅集新篇,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基因始终奔涌。当羽觞停驻处有新诗诞生,当异国学子提笔写汉字,当科普书架与诗词雅韵在山庄共生,千年风雅便在当代土壤里重获新生。
“流水传杯,传之诗心;十年相守,守之文脉。”王春平说,这部以十年光阴铸就的文集,不仅记录着七度雅聚的诗意瞬间,更拓印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鲜活路径,见证着斯文不坠的永恒力量。当春风再度吹绿吴溪两岸,相信会有更多文人墨客循着诗意而来,续写这段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撰文丨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