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园的抗日英雄何惠民
文/金
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前静静地流淌着,光滑精致的石头,告诉你那是岁月冲击的印迹,磨平烽火硝烟年代留下的弹痕,抚平不堪回首历史的沧桑。
我搬来椅子,找了个比较平坦的地方坐下来。徐徐凉风吹走夏日的炎热,轻触我的脸颊,像妈妈的手,温暖且有力量。耳畔传来一群年轻人嬉戏打闹的笑声,大中午的已经泡在水里了,清凉的水瞬间让他们凉爽,抗衡高温带来的酷暑,所以乐此不疲不愿离开。
我微笑着安静地望着他们,眼神里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同时也羡慕他们,不用经历困苦、贫瘠,血风腥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享受那惬意的生活。
我仰望着湛蓝的天空,变化多端的白云,感受着青山绿水的拥抱,无比的宁静祥和,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晃动着几个歪歪斜斜的影子,七、八个日本鬼子手握刺刀、机关枪,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在草丛里翻找着;不远处的草丛后面,两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日本鬼子,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两人四目对视了一下,示意等他们再靠近一些,来个突然袭击。其中一人向离鬼子远点的地方扔了一块小石头,故意弄出声响,“咚”的声音引起了鬼子的注意,“八嘎!”鬼子立马绷紧了神经,向着发出响声的方向摆起了架势,走在中间的鬼子指着其他的鬼子厉声喝道:“你、你、你去那边看看,你、你、你跟着我继续前进。”“嘿!”点到名的鬼子不敢怠慢,立即向发出声音的方向一路小跑去。机会来了,草丛后的两人相互做了手势,露出会心的笑容,他们悄悄地从两边慢慢向鬼子包抄,鬼子毫不知情。他们拿出匕首轻手轻脚走到鬼子的后面,突然一个箭步冲上去,一人一个卡住走在后面的鬼子的脖子,“咔嚓”一刀,鬼子没来得及哀嚎就呜呼哀哉了,两人动作干净利落,无声无息,前面的鬼子丝毫没有察觉,两人迅速地换上日本鬼子的衣服,拿起刺刀快速地跟上已落了一段距离的鬼子。
“砰”,是枪声,我一惊。猛地睁开眼睛,双手紧紧地抓住椅子的扶把,惊魂未定,定力寻找哪里有血泊,环顾了四周,年轻人依旧在水里玩闹戏水,一切都很平静。忽然我看到了孩子她爸手里的弹弓,他把瓶子放在远处的石头上,打靶玩呢。我哑然失笑,虚惊一场。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段时间看了关于介绍抗日将领或日军暴行的文章,脑子里一直回旋着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和惨不忍睹的血腥场面。我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神情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拜访了何宅的何显卫老前辈,他花了二十几年的心血,把何宅的抗日历史资料搜集、整理出来,非常完整。
翻开抗日历史的史料,活生生的一部残酷的血泪史,眼前浮现出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的恐怖场面。
其中最让人念叨的是何惠民烈士。何惠民,字志龙,族名守晋,又名何朱兰,浙江省警官学校第三期巡官训练班毕业;毕业后在省警察局任职。民国廿六年(1937)12月,浙江省的警察部队改编为浙江抗卫团第一支队,何惠民任第一总队第四大队上尉大队坿兼中队长。民国廿七年(1938)十月下旬,第一支队奉命开赴富春江前线,接替陆军独立三十三旅的富春江南岸防线。进入防区时正是隆冬季节,第一支队随即展开“杭富公路伏击战”和“进攻富阳城”。
民国廿八年(1939)3月22日,日军趁大雾在凌家渡口施放毒气偷偷登上东州沙,上尉大队坿何惠民闻讯率第十中队、第十二中队迎头阻击,何惠民冲锋在前,展开激烈的战斗, 几经进退争夺;结果,在大雾迷茫下日军又施放毒气,以至东州沙被日军占领。
受伤的何惠民中弹后倒在油菜田中,当望见敌便衣搜索队,误以为是老百姓则予以呼救,并表明“大队坿”的身份,敌如获至宝,对其严刑拷打和百般凌辱。
何惠民在战场上勇于带队冲锋,被俘后则英雄不屈!受尽日军的凌辱和折磨后壮烈牺牲。
后村里召集长辈回忆抗战时期的日军罪行,村民从押运何惠民遗体回来的何朱文口述得知:生前被割去舌头耳鼻、挖去双眼,甚至下体的命根也被凌辱割去,可见何惠民牺牲时有多么的壮烈!
时,金华《大风》1第八十九、九十期合刊第21——22页,刊载了朱孔雷先生撰写了《何惠民 同志传》,报道了何惠民牺牲的壮烈过程。(略)
《何惠民同志传》中记载:“子:复兴”。可见,何惠民以“抗日驱敌、复兴中华”为己任,这是他英雄不屈的根源所在!
2001年修编《爱溪何氏宗谱》时老人们回忆:杭州沦陷后爱溪何氏青年纷纷走上抗日战场,仅在“第一支队”的何氏族亲就达三十余人,几乎可“组建一个排”。在东洲沙保卫战中,我方伤亡230余人,姓何的何宅人就阵亡九人。此后,周恩来同志为此事专门前来慰问。
正是有这样千千万万有名的无名的英雄前赴后继、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创建并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子子孙孙才得以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八十年的沧桑巨变,抗战烽火早已远去,而英雄的呐喊还在回响。让我们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携手共创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正如诗人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自强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