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的沉思
文/金

照片里,一群年轻的战士横七竖八的睡在坚硬的黄土地上,有的背靠着残垣断壁,有的直接仰面朝天,有的趴在行军包上,有的枕着手臂;他们的衣服上沾满泥泞,草鞋已经磨破,脸上写满疲惫,却睡得如此深沉。他们睡在天地间,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我凝视着这张照片,并没有感觉到一丝丝的悲凉,而是觉得特别安宁。这些年轻人,他们是真的累了,需要休整,需要补充体力,需要天地给予他们力量。他们之间又互相信任,信任身下的这片土地,信任身旁的战友,信任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所以才能睡得如此深沉安详。同时,他们又是高度警觉的,看!他们当中有的还把枪支抱在怀里,以便有情况时第一时间起来战斗,即使在睡梦里,手指仍然贴着板机;有的把枪支架在一块,围着枪支睡觉,便于有敌人偷袭时迅速拿到枪支进行战斗;他们的耳朵仍然竖着听哨音。他们随时准备跳起来继续行军或投入战斗。
照片中离我们最近的那位年轻战士,侧躺着撑着头深情地凝视着远方:他一定是想家人了,在想寄给家里的平安信收到了没有,家里的父母是否安康?想家里的温暖的床铺了吧!
行军打仗在外的战士,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都会特别思念家乡。清朝的纳兰性德就写了一首词《长相思》来抒发战士们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内容如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些年轻的战士,多数都有自己的家庭,家里有床有被,为什么选择为了理想而睡在坚硬的土地上,值得令人深思。因为他们知道,为了换取更多的人能够安宁的睡在家中,必须有千千万万的人前赴后继,加入残酷的斗争中,保一方平安,卫一国周全,再也不用担心夜半枪声,心惊胆战的过日子。他们每一次躺下,都不知道明天能否再站起来,每一次闭眼,都是对生命的托付。这种选择的背后,是信仰的力量,是信念的坚定。
八十年后的我们,安然的枕睡于席梦思上,是否会常常想起那些年轻的战士,在失眠时是否还会去深思,为什么他们睡在坚硬的土地上却能如此安宁?这张照片开启了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使我们明白:记忆不是为了延续痛苦,而是让历史照进现实。那些穿越烽火的故事,最终让我们珍惜和平的珍贵。
这张照片里的战士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疲惫的睡姿会成为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我们怀揣信念,坚毅前行。为了更好的明天,就算在困境中,依然有仰望星空的胸怀,在坎坷中依然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