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坛杯)+忆抗战岁月:义南人民的不屈抗争
金祖旭 口述 王春平 王升祥 整理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如白驹过隙,今年已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的身影仍历历在目,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尽管80年转瞬即逝,一些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淡去,但日寇当年的暴虐残忍,仍让人心惊胆战,难以忘怀。
十四年抗战,日寇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大肆屠杀同胞,奸淫掳掠,铁蹄所到之处,庐舍化为废墟。那些惨绝人寰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肆无忌惮地践踏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这奇耻大辱、血海深仇,我们怎敢有片刻忘怀?诉说日寇的罪行,即便连篇累牍,也难以尽述其万一。
在悲愤之余,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耳闻目睹之事,略叙数言,希望能启迪后人,让大家永远不忘国耻,引以为戒。
当年,日寇侵占义乌后,在义乌南乡,据佛堂为中心,组织了以丁良贤为首的维持会,伪政府和伪商会,一些趋炎附势、卖国求荣之徒纷纷粉墨登场,他们为日寇暴征苛捐杂税,逼迫商店开业。日寇到处抢掠地方物资,征用民夫,疯狂气焰毫无收敛,致使佛堂地面货源紧缺,商人纷纷逃离。许多物资商品在运输途中又不时遭到堵截,众多商家难以为继,相继倒闭。曾经兴旺发达的义南市镇,日渐荒凉,繁华不再。被逼迫开业的商铺也尽显萧条。
日寇为了镇压爱国人士,还大举进行“清乡”行动。他们三五人一组,成群结队,日以继夜地在民间肆虐。百姓们人人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日寇还在道院山构筑监视台,居高临下地观察四周,但凡认为可疑之人,便会施以鞭笞毒打等肉刑,遭受凌辱的民众不计其数。
在日寇的暴行之下,义南地区能仁志士,忍无可忍。著名民主绅士雅西人傅亦僧,以及历任军职的朱升铨、何芸生、王刚、金尔圭等一些地方名人,他们为义南人民的安危忧心忡忡,为了免遭日寇的凌辱,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他们多次在方山的白鹊寺、佛堂、雅西等地聚会议,一起商讨对策。试图遏制日寇的为所欲为。但他们也深知,既要抵抗侵略又要保障安全,防止日寇借端迁怒于民,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义南人民深怀大义,在日寇柔躏践踏之下,纷纷勇敢支持。大家都明白,一切应以大局为重,首先要团结一致,组织一支武装力量,这才是上策。历经多次商讨,大家决定创建义南救亡游击队,后来正式名称为义乌南区各乡镇联防办事处(俗称南联)。然而,当时日寇滥杀无辜,气焰嚣张到了极点,民众都诚惶诚恐,如同惊弓之鸟。即便有雄赳赳气昂昂的勇士和义愤填膺的爱国者,也因恐惧而忍气吞声,裹足不前,甚至惊慌失色,黯然神伤,民气极为低沉。在这种情况下,招募兵员屡屡不能如愿。历任我县教育科长的金尔圭,对此深感意外,忧心如焚。但究其原因,并非义南人民胆小怕事、胸无斗志,而是缺乏精诚团结。意识到这一关键要领后,大家明白必须唤起民众,让抗日救国的理念家喻户晓。于是,创办义南救国周报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周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宣传抗日救亡图存之道,弘扬浩然正气。
为了集思广益,创办周报,相关人员不辞艰辛险阻,奔波于乡村小道之间。他们怀着毁家纾难、坚贞不渝的精神,鼓舞了众多爱国人士纷纷响应,大家献计献策,义南救国周报得以迅速办成。为了唤起民众,提高大家的醒悟,首先以号外发刊,大声疾呼:“唯有团结才有力量,唯有团结方能遏制敌寇的疯狂气焰。”在报刊的宣传之下,人民逐渐明白了亡国的可耻和救亡的光荣。惜《义南救国周报》至今已无可查找。当的爱国人士们摩拳擦掌,同仇敌忾,纷纷报名参加抗日救国的南联游击队,队伍迅速组成,士气高涨,不言而喻。
当时,县政府为了免遭日寇攻击,由县城迁往义南山盆办公。不幸的是,这一消息被敌伪侦悉,他们集结了百余敌军前来围剿。所幸被我游击队提前侦悉,县政府迅速撤离,才免遭惨祸。在撤离途中,我游击队迎头痛击敌军,打得敌寇伤亡惨重,还缴获了不少枪支武器,这让军心大振,村民们也拍手欢呼。自此之后,敌军虽未收敛其恶行,但已然成了惊弓之鸟,不敢贸然行动。
事发之后,县政府再度南迁,来到来山、大桥、王东溪、五柳村等边远山村办公。敌军仍不断前来进犯,但屡遭我游击队歼灭。1944年3月的某一天,敌军二百余人直扑来山、大桥。幸好又被我游击队侦悉,县政府迅速撤离,县长杨琨在警卫的护送之下,向五柳村进发。当时我任职于义乌县天赋粮食管理处出纳,身携巨款,为了安全,县长约我同行。月色黯淡无光,山径曲折崎岖,为免暴露目标,我们只能摸索前行。许久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奇峰环抱,苍松参天,清泉潺潺流淌,山花灿烂绽放。若不身临其境,根本不知此处有个村庄,它深深藏于山谷之间,环境优雅而宁静,民风简朴而忠厚。我们进村时,村民们恭敬相迎,虽然他们的居室简朴,但屋内几净案洁,显然已经打扫一番。在饱受日寇欺凌的农村中,唯独五柳村从未有日寇涉足,堪称奇迹。
敌军在毛店三山殿附近,遭我游击队伏击。游击队还在四周山谷虚鸣枪弹,以示伏兵众多。时近傍晚,敌军不知虚实,仓惶而退。我方为免迁怒于民,未进行追击。可不幸的是,三山殿最终还是被敌军焚毁。在大队长朱升铨的领导之下,游击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时聚时散,让敌军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朱升铨的指挥堪称老谋深算。由于得到人民的拥护,富裕者也慷慨支援,抗日力量日益壮大。
我游击队多次试图歼灭敌伪在佛堂据点(现在新市基)的势力,以遏制其嚣张气焰,奈何因装备有限,又缺乏接济,难以达成心愿。不过,维持会长丁良贤在我游击队的精心策划之下,在田心新凉亭(现已毁)被我二中队队长冯廉擒获,将其消灭。自此之后,佛堂镇维持会长一职空缺,无人再敢轻易登场。而我们的大队长何芸生,在1943年初夏,在倍磊召集各中队长会议,当时因另一个中队中有3名队员投敌叛变,引来了日寇,包围了在倍磊的会议点,何芸生视死如归,率领其他参会人员奋力突围,结果何芸生被敌人子弹击中受伤,叛徒向他劝降,遭到了何芸生的严励驳斥,当场被敌寇杀害。当时尽管敌强我弱,双方力量众寡悬殊,但我方善于用兵,凭借“出奇制胜”的战略,屡建奇功,让敌方损失惨重,敌寇也不敢骄纵行事。
我们义南当时的抗联游击队与义西的金萧支队八大队的抗日英勇事迹,今天早已被编入县志,永世留芳。是我们“义南”人民用血肉换来的光荣与骄傲,但我们更应深深缅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