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七十七章 副大队长童坤牺牲
楼洪民
赶走邢小显匪部在金东,兰北地区的侵拢后,八大队决定深入到金东区西北边缘,日伪顽三军活动较为猖獗的岩屏乡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早在1943年初,义乌县委就派吴璀时等人来到潘村开展工作,成立了金东办事处,并担办事处指导员,民主乡政府地址,设在张氏宗祠内。
潘村,位于金华,义乌,兰溪三县交通要道交汇处,是个依山傍水,古韵典雅的秀美大村庄。在此居住的村民以张九龄(678一740)后裔为主。原居姓潘,有莲塘一口,史称莲塘潘,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莲池张氏宗谱》记载,南宋绍兴初张姓祖子先与潘姓祖昂一起朝庭为官,昂后来选中子先三儿子张隆入赘潘家,隆公成为潘村张姓始祖,张氏后人在此繁衍散枝落叶,人丁兴旺,建有张氏祠堂,善庆堂,明厅,树德堂,成善堂,花厅等50多幢有名望的徽派建筑,在建造张氏大祠堂时,朱元璋破例下旨,天下祠堂,惟莲塘潘张氏祠堂的柱子可以盘龙,是全国唯二半祠堂之一。
潘村祠堂,其内建筑面积宏大,占地1999平方米。祠堂分为五进,笫一进祠堂上下两幅牌匾气派威严,上书“莲池”,下书“张氏大祠堂。” 二进牌楼上,书写有圣旨匾额,次及戏台,雕花圆顶,天圆地方,及众多柱联。 三进为得雕龙柱,来自朱元璋圣旨特批:天下祠堂,惟莲塘潘张氏祠堂的柱子可以盘龙。 四进由厢房天井等组成。 五进是民间众祠堂相近的供人祭祀活动的“孝堂。”
金东办事处在潘村祠堂入驻后,马上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活动,并在附近各村建立起了民主自卫队,农会,妇女会,情报联络站儿童团等组织。
八大队主力中队也经常到潘村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帮助金东办事所属的岩屏乡,成立民主自卫大队,大队长张在奶,副大队长张同泽,指导员曹顺林,下设三个中队,其中潘村中队长张荣,又设四个分队。横溪中队长张克柔,张锦棋。双龙自卫大队,设在山早村,大队长王森启大队副张斯培,文书张启智,指导员张斯荣,下设两个中队。 这几个大队,中队和分队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预防日寇,邢匪侵犹,给八大队送情报送物资,送慰劳品,支前服务等工作。
而岩屏乡农会,主要工作是以敲锣的形式,及时通知广大群众逃避日军侵袭,组织征收物资,慰劳品,上交民主乡政府,发动群众减租减息,解决矛盾纠纷。妇女会分工任务就是送信,发动群众做军鞋,做饭支前附近活动的八大队游击队。岩屏乡还分别建立了七个秘密情报站组,探听敌情,传递情报等工作。
地处金华兰溪南北二县太阳岭交通要道,背靠半山区,村前东南西三面呈扇形平原畈良田地带,物阜粮丰,生活宽裕,这么好的地方,自然成了日伪顽和八大队四方,时常出没和兵家的必争之地。
1944年12月12日,已是深冬时节,寒风呼卷着枯草摇曳,灰白干燥的泥土路上,不时被北风扬起一阵小尘灰。
上午,驻扎在黄金岭,前庄村两个群山环抱小村子里的第八中队部,接到了潘村地下情报站送来的情报,说有一股日军正朝莲塘潘方向来抢掠财物。
八大队副大队长兼第八中队长童坤,当即率领第八中队,特务中队一百五十多人,在前庄村前小广场集合,急行军走山路下山,到达莲塘潘村赶集市场以北的的山林中埋伏。
这是一次秘密行动,八大队侦察小分队刚挨近莲塘潘市基后山坡,发觉村北几排民房,气氛声息有些不对劲。侦察员立即返回报告童坤,村子里静得反常,一些大户人家的院子宅门紧闭,附近市基,小巷里不见人影,只有几条黄狗夹着尾巴缩在寒冷的墙边或旮旯里,见了人,也只是抬抬头,低声地呜呜了几声。
童坤听后皱起了眉头,他与特务中队长董继豪,第八中队指导员黄华两低声咕噜了一会,认为这地方日伪军时常来骚扰,前几天,汪伪军某中队长曾在村祠堂里摆过寿宴酒席,鼓嗓反共,反八大队说辞。前几日,金东办事处已秘密迁移到了鞋塘附近的一个村庄,这里的老百姓是不是被吓得躲藏起来了呢?可细想,又不对劲,莲塘潘的自卫大队,村农会,妇女会以前工作开展得很不错的,八大队一下山,就有人来迎接。今天这回,村里这么安静,是不是,日本鬼子早就进村了,村里组织的人,是不是已转移到山上去了呢?
几个头头正低头细想坐在山林茅草地上分析时,忽有哨兵轻声喊道:“东边有东静。”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百多米远的村东北土坡上,冒出几个戴钢盔着黄呢子军装的人影,端着步枪,在惨淡的日光下格外地刺眼。
“童大队长,是日军的巡逻队。”侦察兵弯着身,快步跑来报告。
“有巡逻队,就起码有一个小队日军兵力,他们的目的是抢掠财物,出村巡逻,可能臭觉到什么了。”身边一名老游击队员低声插口说。
此时,埋伏在山林里的队员们不约而同地把步枪纷纷上了膛。新组建第八中队新兵蛋子多,纪律性差,有人十分轻敌地说:“小股日军,咱们人多,打几梭子弹,保准把日本佬吓跑。”
童坤心里掠过一丝不安,这村子北一带地形太复杂,贸然开战,会十分被动。还没等他下令,埋伏在前沿边山林的队员,已有人冲下山坡,还没到赶集场子市基北口,就发现了日军埋伏在民房附近。
双方短兵交接,互相扣响了扳机,顿时,又有多名队员跟着冲下山,卧伏在小麦地,杂乱的坟墓旁,朝着市基边埋伏的日本鬼子开火。
清脆的枪声,撕破了原野的寂静。土山坡脚下,赶集场子市基边的四十多名日军,似乎早有察觉和防备,不一会,隐蔽的日军,马上依托地形架起了三挺机枪,“哒哒哒”的火舌扫向山坡上,山林里的八大队游击队员。
“打。”不知谁高喊了一声,队员们迅速散开队形进行还击。
童坤心头一沉,本是刺探敌情的隐蔽行动,竟成了仓促的应战,鬼子正规兵人多,武器弹药充足,装备精良,硬拼会是十分地被动。
他猛地拔出腰间的自由枪机式军用短手枪,对着身边的中队副姚岳和通讯员吼道:“第八中队稳住阵脚,别冲下山,特务中队守住西边的退路。”
可战场的节奏,已由不得人掌控,训练有素的日军,压制着前沿阵地,让人抬不起头。
童坤望着游击队员在枪林弹雨中来回穿梭,匍匐前进,方才那点“吓跑,吃掉”日军的轻敌念头,早已被呼啸的子弹碾碎在寒风里。
这位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接受过系统培训和实战经验锻炼的军事指挥员,现场的形势,焦虑得让他浑身冒汗,如不及时化解如此危险境地,将会给部队带来重大损失。
这场遭遇战,敌我双方的机枪,在坡地,山林,与民房骑角障碍物之间来回对射,手榴弹在坡沟里炸得一团团尘灰与火光,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
激战中的日军,马上调整战术,分兵行动,试图从另一侧包抄埋伏在山林中的八中队大部。
当二十多名日军小分队扑向第八中队一侧时,童坤对着二名机枪手大声喊道:“架机枪,占住那片坟头包,阻止敌人前进。”
黑洞洞的枪口里吞出火舌,扫向卧扑在坟包前匍匐前进的日军,压得日军抬不起头来。
童坤提着短枪,跑到姚岳身旁,沉着冷静地说:“你带第八中队二个分队,从东边绕过去,把日军逼到沟底。”
接着又跟在他身边的通讯员传令:“叫董继豪特务中队从西边山沟下山,冲入村庄,打击日军的后背部。”
坟包前的日本鬼子,没料到会遭到如此猛烈的还击,日军分队长一阵慌乱之后,马上组织优势装备进行反扑,掷弹筒的飞啸和爆炸声,在山林上掀起烟尘,子弹嗖嗖地击中松树林的树杆。
所幸山林中的八中队,特务中队听从童坤的指令,早已向东和西二个方向下山插入或包抄敌军阵地。留在山坡上的八中队一分队这些初生牛仔不怕死的冒失行动的队员,凭着山林和坟包作掩护,手榴弹象冰雹似地砸向敌群。
童坤紧紧地盯着战场上的动静,眼角的余光瞥见西侧市基的另一日军小分队想迂回包抄过来。
正着急间,从西侧小沟下山的特务中队,发现了日军的企图,从其背后展开了猛烈的打击。
日军小队长见二个分队兵力,都被人数众多的八大队咬住,上下地形作战已十分不利,并发现多名士兵身上不同程度地受伤,便带着一群卫兵踉踉跄跄地退到一条山路上,挥着指挥刀大喊一声:“撤退。”
“追,别让鬼子跑了。”童坤站起身扬手一挥,正想鼓励队员们剩胜追击,忽然眼角瞥见远处土包与坟包间的阴暗处,日本阻击手飞来一道弧线,带着尖锐的呼啸朝他飞来,童坤只觉胸口猛地一击,象被重锤砸中似得,他下意识想抓住什么,手指却软软地垂落,手枪掉落在地。
“副大队长!”
“童大队长!”
惊呼声从四面八方涌来,队员们疯了似地扑到他的身边,童坤右手强忍剧痛,捂着伤口,躺在冰冷的土地上,嘴角溢出鲜血,对着恨前的战友们含着微笑,慢慢地合上了双眼。
童坤,又名童大贵。龙游县新山水村人。1937年赴延安学习,1938年3月派到金华与张爱萍一起工作。1940年秋到新四军军部学习,皖南事变中被捕,后冒险逃脱虎穴。到杭州找党组织时,又被日军黑泽部队抓去,编入浦江黑泽部队,通过关系找到笫八大队。
莲塘潘遭遇战牺牲时,年仅32岁,陈雨笠亲写挽联:“龙游童坤,秉性聪明,为党为民,无限忠诚,艰苦奋斗,英雄惊人,抗击日寇,不幸牺牲,壮烈浩气,千古长存。”
童坤入党介绍人张爱萍亲笔题写:“童坤同志永垂不朽”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