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塞鸿秋]森宇颂》:“多元农业开宏构,一株国草藏灵秀。栽培基地精工授,科研强本神丹就。丹霞映日新,绿锦罗春透,健康小镇风光茂。”——引自洪其璜先生釆风作品。
金秋十月,又是丰收与丰盈交织的时节。10月12日,稠州论坛文友相约探访森山健康小镇,我因事务羁绊未能成行。虽未亲炙铁皮石斛的清芬,但通过活动纪实与友人转述,这场文化盛宴仍在心间铺展成流动的画卷。
记得在2020年10月,我曾陪同民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支部三十余位专家到访过森山健康小镇。当日行程借观光车穿行于铁皮石斛地理公园、森山药谷、硅化木地质公园和院士展厅等标志性考察点,这些景观次第展开在视野中。讲解员的专业讲述,将“大健康+生态农业+文旅康养”的复合定位娓娓道来;在石斛组培车间,当看到铁皮石斛幼苗在无菌环境中舒展嫩芽,上海专家惊叹:“这是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美妙和鸣!”
记忆还回溯至更多年前的市级会议期间,同作为列席代表,我与森山健康小镇掌舵人俞巧仙分在一个代表团。大会议期间座位相邻,分团讨论又恰同桌,由此开启交流契机。她的名字与铁皮石斛紧密相连,她的创业史堪称浙商精神的杰出代表。更可贵的是,她将商业成功转化为社会价值,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商业向善”的理念,让森山健康小镇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鲜活样本。
森山健康小镇的规划,堪称现代田园城市的典范。坐落在义亭镇深塘水库区块,构建“一心两带五区”空间格局。其中,铁皮石斛地理公园为核心板块,集资源库、繁育中心、科普中心于一体,其自主研发的大健康产品项目更跻身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种传统药材种植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既破解了野生资源枯竭难题,更开辟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若以全景视角观之,小镇恰似一幅“山水城田”交融的生态长卷:北倚云黄山余脉层峦叠翠,南临深塘水库碧波潋滟,构筑出一个纯天然氧吧。漫步其间,硅化木地质公园的亿万年化石群落诉说地球往事,铁皮石斛地理公园里,“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让“药界大熊猫”在百年香樟、银杏的荫蔽下自在生长,传统智慧与现代农技在此完美共生。
小镇建筑亦浸透东方哲思:森山药谷的玻璃温室采用双层ETFE膜结构,透光保温且低碳节能;科普中心的木质栈道蜿蜒石斛田埂,透明玻璃下滴灌系统的精密运作清晰可见;最动人的当属“石斛公社”文创空间,青砖灰瓦间陈列石斛盆景、药膳食谱与中医药典籍,伴随游客轻声诵读《本草纲目》的吟咏,让古老医典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声。
森山健康小镇行的意义,远超一场普通文旅体验活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它如一剂清醒良方,引领我们重审健康的本质。“真正的健康,是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小镇内的研学教育营地、森林步道、中医养生馆,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表达,它倡导的不仅是身体管理,更是一种回归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活美学。
森山健康小镇的崛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将铁皮石斛产业链延伸至种植、加工、文旅等多环节,创造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授人以渔”的开发模式,让乡村振兴从口号落地为民生福祉。
森山药谷的《神农本草经》石碑前,科研中心与文化传承基地的双重身份在此交汇。“要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科技中焕发新生。”这种文化自觉渗透小镇每个细节:科普中心的AR导览系统解析石斛生长奥秘,文创产品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融合。当传统文化邂逅现代文明,迸发的不仅是经济价值,更是民族自信的磅礴力量。
若说自然景观与科技创新是小镇的骨架,人文画卷则是其灵魂。既有对土地的深情,更有对未来的笃定。铁皮石斛制成便携面膜与植物饮料:“要用年轻人的方式,让传统中药变酷。”展柜中,印着水墨丹青的石斛礼盒旁,区块链数字藏品扫码即现石斛全生命周期影像,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恰是小镇的活力密码。
这座崛起于浙中大地的健康小镇,以石斛叶为喻诠释着诗意栖居的真谛:人与自然、传统与未来、个体与社群,在此达成永恒的和解。
这次虽未亲临现场,我却同样获得别样参与。透过文字与影像,我触摸到“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见证科技赋能下传统产业的蝶变,更感受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或许,真正的旅行从不在地理位移,而在心灵与土地温度、文化厚度的共鸣。森山健康小镇行,是一扇窗,让我们望见健康中国的诗与远方,那里有青山绿水的馈赠,有科技创新的驱动,更有无数追梦人,用汗水浇灌生命最美的姿态。
此刻,我向往再次背起相机,赴森山健康小镇待上一整天,走遍每一处角落,拍遍每一株草木。当然,更期待与某棵阳光下的硅化木、某丛摇曳中的石斛,有不期而遇的对话……

作者简介
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革命故事讲述团成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