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高级会员

- 积分
- 5025
- 金钱
- 2147
- 威望
- 2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22-9-20
|

楼主 |
发表于 2025-8-25 12:0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看《钢的琴》
手作钢琴真未闻,谁言无补费精神。
昔曾熠耀老东北,今也艰难暂草根。
自信风流堪铸造,独行踪迹任浮沉。
兴来欲写影中事,回首废墟留梦痕。
附记:
前段时间姜文新片《你行!你上!》上演。女儿尝鲜去看了点映,因为与钢琴有关,更因为她在上音附中的专业老师孙韵教授跨界参演了“沈启蒙”,有精彩的表现。听女儿讲,她上音附中的同学曾去试镜,欲竞争青年郎朗的角色,可惜没成功。青年郎朗由天津音乐学院附中的同学扮演。也巧,这个“郎朗”是女儿现在伊斯曼的同学的同学。这世界确实也不大。
听女儿聊这部片子,讲郎爸如何如何,算得上琴童家长界的天花板云云。我虽然还没有看这部片子,但对里面的情节却是再熟悉不过。因为女儿刚开始学琴,我们就一起看过《郎朗 千里之行:我的故事》这本书。书中足够鸡血的情节现在想起来还让人上头。我跟女儿说,“你以为郎爸算天花板了吗?跟你讲哦,我知道有一位琴爸,比郎爸还厉害一百倍。厉害到什么程度?他买不起钢琴,硬是给女儿造了一架三角钢琴!”
我说的是另外一部电影——《钢的琴》中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应该也还是发生在沈阳的故事。因为电影中的场景总让我想起王兵拍的纪录片《铁西区》。《钢的琴》就应该是发生在沈阳《铁西区》的故事。《钢的琴》讲上世纪90年代初,原国营钢厂工人陈桂林下岗,妻子离家出走,不仅要离婚,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桂林慨叹自己失败的命运,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为了得到女儿的抚养权,他筹钱买钢琴而不得,偶然翻到一本俄国制造钢琴的文献,于是叫上以前钢厂的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于是发现,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关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励志电影,而是写给国营大厂和工人阶级的一曲挽歌!因为看到后来,三角钢琴能不能造成,造成后能不能发出音准无误的声音,以及女儿小元能不能留在身边,都已经不重要了。观众的情绪,完全被钢厂废墟上两根大烟囱的命运所吸引……
《钢的琴》记录了当代中国一些被遮蔽的历史,呈现了曾经风华一代的国家主人翁——工人阶级——生存的痕迹,从中读取某种久远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这是张猛的《钢的琴》,以及王兵的《铁西区》,还有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之类电影的价值所在。《钢的琴》是开在老东北重工业废墟上的一朵奇葩。 |
|